“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这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节日,更是所有有童心的人的节日。80后,那些曾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如今也已为人父为人母了。与现在的孩子相比,80后的童年或许没有那么多的玩具,却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游戏相伴。
在这个“六一”,让我们带领孩子重温80后妈妈们小时候玩过的经典游戏。孩子们,这些游戏,或许没有你的机器人那么高科技,没有你的洋娃娃那么昂贵,但是它一样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想象力,无边的快乐!
童年记忆:
小时候玩过家家,最喜欢的是学大人做饭,没有餐具,我们就自己发明。随便找些瓶瓶罐罐,然后再改造一下就可以了。做饭的锅很多时候就是一块厚纸皮,把泥沙放在厚纸皮上那就是我们在煮饭了。摘些树叶,然后用竹枝搅拌一下就是在炒菜了。饭菜做好后,我们还真的像模像样地摆上桌子开始吃饭呢。
现在想来,“过家家”是孩子对成年人生活的一种向往吧!那时候的快乐是多么简单啊!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两人以上。
场地要求:视游戏内容而定。
道具要求:布娃娃、锅碗瓢盆等。
一般规则:过家家的规则是动态的,游戏过程中因扮演的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子规则。玩过家家时,几名儿童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游戏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过日子,如做饭、洗衣服、买菜等。游戏的道具,大多都是用手边就能找到的一些东西来代替,比如大人们不用的破布片,他们手里的布娃娃,路边的花花草草等。
童年记忆:
小时候,每当秋风乍起,小蒲扇似的杨树叶,一片片地随风飘然而下,厚厚的铺满路边小径。我就和两个表姐一起比赛玩拔老根儿的游戏。记得我曾有过一根棕黑色的“常胜将军”,小伙伴轮流与它较量都被它“咬断”。表姐曾想用她全部老根来换我的“常胜将军”我都没舍得换。
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当看到杨树叶飘然而下的时候,都会引起我对金色童年的回忆。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草根或者树叶的茎
一般规则:两个人把各自的叶茎交叉在一起,然后反方向拉扯,看谁能把谁的拉断。记得要选成熟了的大杨树叶,叶茎要粗壮,以深黄和浅棕色为上品,太绿了就太嫩,韧性差。
童年记忆:
80后基本都玩儿过“跳房子”的游戏吧。它可以算是最廉价的游戏了,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子儿就可以搞定。几个人一起玩的过程中,不但活动了身体,还让我们体会了怎样合作,这比书本上的大道理来得鲜活多了。跳房子游戏花样极多,游戏时,小石头必须一格一格地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压线,否则判为失误。有时一边玩还一边唱:“正月十五黑咕隆咚,树枝不动刮大风,刮得面包吃牛奶,刮得火车上天空……”
跳房子运动量虽不算大,却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锻炼平衡技巧,非常适合老少同玩。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小石头或其他类似物
一般规则:(1)布沙袋或石块或瓦片,必须一格一格地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压线,否则判为失误;(2)中途失误,可在下一轮轮到时,从失误格开始继续往下跳;(3)不得在方格内久留。
童年记忆:
跳皮筋是小时候最爱的游戏了。现在想来,那分明就是一款在皮筋上跳舞的游戏!一边跳皮筋,嘴里还一边哼着童谣,多健康的游戏啊!
为了不沦落到每个课间十分钟都撑筋的份儿,我们每天回家都要苦练技术。有的女孩子技术好,有的技术差,每次跳,我们都得重新分组,以免跳得好的都挤到一组里去,否则我们一天也别想跳一次。还有每次跳前也要重复规矩,大家也决不违规。如果班上转来了外地的同学,会带来新的规则,我们也会煞有介事地开会讨论,取长补短。我们也会邀请男生加入,有的人跳得比女孩还灵巧。分组时,跳得好的男生和长得帅的小男生都是大家争取的对象。哈哈!有时候还要靠男生撑筋来增加高度,给对方制造困难呢!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空地
道具要求:皮筋或松紧带。
一般规则:跳皮筋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单人跳由二人拉着约3至4米长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间单人跳或多人依次轮流跳,集体跳是将数条皮筋拉成各种图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边形、菱形、斜线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许多人同时参加。跳皮筋的动作花样是由若干基本动作组成的联合动作。一个联合动作跳2×8拍,在儿歌或音乐伴奏下进行跳跃。
童年记忆:
丢沙包是童年时我最喜欢的游戏。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很多人一起玩,为了躲避投手的攻击,大家都会举着胳膊、抬着腿,吱哇乱叫着左闪右躲,出现撞人事件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说实在的,因为大家都急着躲闪,所以很容易撞在一起,而且会撞得很疼,但是为了求“保命”,谁还有心思想那疼不疼,都是互相一笑抿恩仇,然后就去大义凛然地舍己救人去了。
在飞来飞去的沙包中,在左躲右闪中,在嘻嘻哈哈中,我们80年代的孩子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快乐的日子。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沙包
一般规则:人分成两拨,一拨横列在场地中间,另一拨选二人站在两端。开始后,由两端的孩子中的一个持包,丢向中间的一拨,丢中了谁,谁下场;丢不中,则另一端的孩子捡包接着丢,场上的一拨孩子必须不断地转身,面向持包人。他们可以躲包,也可以接包,如果把丢过来的包接住,则对方失分,有下了场的可以被救活。丢包讲求速度,丢的一方速度一快,躲的一方容易乱阵脚,也容易躲闪不及,更不容易接包。
童年记忆: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可玩的,常常用简单的东西创造快乐,小小的绳子就成了手中的趣味玩具。
翻绳的记忆,不仅那些层出不穷的神奇花样,更是让人难忘的姐妹之情。小小的绳子在两双小手中过来过去,这时候天地是静静的,只有姐妹的小手在翻、绕、腾、勾,儿童世界变得神奇莫测,偶尔一个人不小心翻成线疙瘩,结果打闹一片,往往在大人的呵斥中收场,可不久,却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往一起凑了。
翻绳,几多纠缠,几多梦休,几番雨打风吹去,那童年清晰而温暖的快乐却从未褪色。
教你玩儿: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毛线(闭环)
一般规则:拿一根毛线,两边接起来,在手中经过一定的变换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就开花。
小皮球,驾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周扒皮,会偷鸡,半夜里起来学公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打又打,踢又踢,看你还偷鸡不偷鸡。
我是一只小青蛙,张开嘴巴叫呱呱。请你不要嫌我吵,田里害虫归我抓。
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橡皮筋,脚上绕,绕在脚上跳呀跳。像飞雁,似小鸟,先跳低来后跳高。跳过山,跳过海,跳过祖国台湾岛。见亲人,小同胞,同跳皮筋同欢笑。
柳树弯,柳树弯,柳树弯到小河边,河里的鱼,河里的虾,河里的青蛙叫呱呱。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我在大桥看北京,看到了北京的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
《神笔马良》: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神笔马良》在国内家喻户晓,马良形象深入人心。马良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
《黑猫警长》:198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动画片。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形象,他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了森林的安全。各个角色的表情刻画非常到位,故事情节也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
《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以传说人物阿凡提为主角,整部动画电影分为十几个小故事。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葫芦娃》: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十三集系列剪纸动画片。七只神奇的葫芦,七个本领超群的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
《蓝精灵》:1958年,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创造了“蓝精灵“这个艺术形象。故事讲述了森林里一群蓝色的小精灵和邪恶的巫师格格巫斗争的故事。
《巴巴爸爸》:是一部法国系列连环画,1981年在美国首播,风靡全世界。巴巴一家可以变成任何东西,“巴巴爸爸”在法语的意思是“爷爷的胡须”,而松软的像胡须的棉花糖也叫做“巴巴爸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79061.html
相关阅读:实行金钱奖励法注意三原则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
5岁孩子必学的7种生活技能
为何美国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学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