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六方面的基本素质特征:
一是博、专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
三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
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五是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六是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钟秉林在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北京睿升培训学校联合主办的教育之春沙龙上提出以上观点,在此次论坛上,还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中小学校长就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深入研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德忠认为,为了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单教育内部要改革,各方面相应体制机制都有待改革,让教育和创新工作联系起来,让整个社会形成利于创新的风气。创新意识固然是个人的生理特质,但是要和大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作用。
“如果北京市两千万人全是院士,这个社会就没法运转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国家在人力资源培育方面,要极早有一个宏观规划,从蓝领到白领、到金领,各层次人才的数量要有相应的指数标准做检测,各层次的人才必须平衡,有了基础性人才的合作,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任何人如果在同一模式下呆的时间长了,他一定会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存方式,以后很难有新的变化,或去接受新的事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说,创新人才培养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模式和创新是不可兼容的,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简单搬用现成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则从哲学的角度阐述创新问题,他认为,创新是结果,也是过程,但是绝不是动力和目标。个人的创新不是外部要求,而是人的内在需求,这个需求需要被教育、被艺术、被科学精神唤醒。
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中小学校长也参与了沙龙研讨。参会代表们认为,要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能够创造和开拓新思想、新成果、新领域,能够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加快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特质?为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应当做出怎样的努力?需要做哪些完善?我们又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怎样的环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层面逐一解答。北京市教委的官员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代表还介绍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教育之春系列沙龙是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编辑部依托人民政协超脱的环境空间和强大的人力资源主办的公益交流平台,建设性地、持续地言谈关系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冷点问题。强调政府、学界、企业界、媒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多元背景参与和无边界交流,以期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实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73262.html
相关阅读:过分灌输知识不利大脑发育
如何提升孩子对兴趣学习的热情
跳绳益处多能让孩子变聪明
弹跳运动 让宝宝IQ动起来
孩子都喜欢的简单跳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