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不是家庭生活的平衡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导读]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就是:你们好好相爱。

  孩子不是木偶,不是玩具,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请尊重孩子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婚姻的忠实守护者,他们付出浑身解数来维护父母的关系,这其实是孩子的悲哀:瘦弱的肩膀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

  父母的事需要他们自己拿主张,而不是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决定。孩子可以提自己的意见,但是仅仅限于提意见,最后的决定权在父母。

  孩子不是家庭的平衡木

  “这孩子行为有些不正常,我们怀疑她精神上有问题。”一家三口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妈妈”焦灼不安地说。接着,她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述女儿的“不正常行为”。

  我看了看来访者登记簿:康璇,女,15岁,初三学生,任性,娇气,脾气古怪,动不动就在家里摔东西,不想上学,一个月前,割脉自杀……

  15岁少女要自杀

  “她以前很乖,很懂事,可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已经有两个月没去学校了,也不肯吃东西,身体越来越差。我们很担心她。”妈妈忧心忡忡地说。

  “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听你唠叨,我耳朵都生茧了。我们今天不是来听你唠叨的!”爸爸不耐烦地打断妈妈的话。

  “我不将情况说清楚,老师怎么帮我们?你这人就这样,别人做事你看不顺眼,你自己又什么也不做。那行,我不唠叨了,你说吧,我知道你水平高,会说话。”

  “我看璇璇的问题就是你唠叨出来的。”

  “嗬,怎么又怪罪到我头上了?我辛辛苦苦地将她抚养大,省吃俭用送她进重点中学,我全部心思都花在她身上,现在反倒成了罪证?”妈妈气咻咻地说。

  “我早就说过,孩子要让她自由成长,你偏偏要将她送进重点中学,你看她现在都急成这样了。”

  “我们家璇璇不比别人笨,别的孩子为什么都能在那个学校好好的?我看问题就在于,别人家的爸爸关心孩子,辅导孩子,你却是甩手掌柜!”

  爸爸立即反唇相讥:“我这是‘放飞教育’,你的‘鸟笼教育’现在算是初见‘成效’了吧:璇璇害怕走出去,离不开家了……”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起了嘴战。

  璇璇突然呜呜地哭起来。女儿这一哭,爸爸妈妈的争吵立即嘎然而止。妈妈搂住女儿的肩,轻轻拍着她的背,爸爸忙着给女儿倒水,递纸巾。

  妈妈低声嗔怒爸爸:“医生说过,自杀的孩子心理上很脆弱,不能受刺激,你的嗓门怎么那么大?”

  “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大嗓门!是你火气大,嘴一张就火星四溅。”

  “我干嘛火气大?是你处处和我作对!一个大男人总是斤斤计较,挑剔别人,可自己又什么也不做,出了问题将错都推给别人。”

  “我‘无为’总比你‘乱为’好吧。你的苦劳不仅算不上功劳,而且还害了璇璇。”

  ……

  夫妻俩的嗓门越来越大。璇璇突然站起身,捂着脸,边哭边向门外跑。夫妻俩愣住了,很快,妈妈就大喊起来;“抓住她!快抓住她!别让她又干傻事!”爸爸很快醒悟过来,“腾”地起身向门外冲去,妈妈也跟上去。夫妻二人又是拖又是哄,终于将女儿“擒拿”归位。璇璇在妈妈的怀抱里嘤嘤地哭。妈妈哄劝了女儿一番后,抬起头,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爸爸一个劲地叹气、摇头。

  这真是一幕有趣的游戏。夫妻吵,女儿闹;女儿闹,夫妻停;夫妻为女儿的事而吵,女儿被夫妻的情绪所牵制。这是一个孝心、懂事的女儿,她用她的行为来分散父母的注意力,维持父母表面的和睦。这类似于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莱娱亲”的故事:老莱头70多岁了,双亲仍在堂,为了逗父母高兴,他故意跌倒,在地上打滚。

  企盼父母幸福和睦是每一个儿女的心愿,这是人之常情。可是,璇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脾气古怪、逃学、厌食、要自杀的“问题少女”呢?

  咨询手记:

  1、孩子是在代父母“生病”

  我问璇璇:“爸爸妈妈争吵,你为什么这样伤心呢?”

  璇璇摇摇头:“我不知道,反正心里很难过。”

  妈妈忙说:“她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一会儿哭,一会儿闹,一会儿笑,要不,怎么说她心理上有问题呢……”

  我示意妈妈打住,让女儿说。

  璇璇慢慢止住了哭声,低声说:“我恨自己。”

  我问她:“为什么要恨自己呢?”

  “我知道爸爸妈妈都是因为我而争吵,如果我非常优秀、听话,他们就不会这样了。我觉得是我让一家人过得很不幸福。”

  “那你们家以前一定很幸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不幸福了呢?”

  妈妈抢着说:“璇璇很小的时候,我和她爸就有很多矛盾。我们俩人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吵起来。后来,他索性不理我了,也不顾家,家务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回过头来,他又怨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当然,这也不是我的一面之辞,璇璇虽然是孩子,但是她也看得清楚,是吧,璇璇?”

  女儿马上回应:“就是,我爸是大男主义,很少做家务,我妈又要上班,又要管我,还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太累了。”

  “我的工作是三班倒,经常半夜回家或者半夜起床去上班,他从来没有接过我、送过我,我出门进门他连问都不问一句。”妈妈说着,竟然哭起来。璇去拉妈妈的手,也嘤嘤地哭。

  爸爸无助地摇头:“两个女人一台戏。家里这一闹一哭,我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惹不起我就躲呗。”

  显然,这对夫妻有很深的矛盾,他们无法解决,却将女儿拉进来。女儿支持母亲,和母亲相依相怜,爸爸却像没事儿似的。爸爸解脱了,妈妈得到了安慰,可是,女儿呢?她瘦弱的肩膀能承受妈妈的精神重托吗?她单纯的心灵能明辨两个成人的情感是非吗?

  我问璇璇:“爸爸妈妈都好像非常担心你,可是你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你很正常,也很健康啊。”我故意将问题正常化,引导来访者以理智的心态思考和说话。

  “就是,我也没觉得我有什么大的问题,我的同学都这样嘛,喜欢睡懒觉,喜欢上网,不敢多吃饭,害怕长胖,爱玩不愿意上学,这不很正常吗?可我爸妈却喜欢小题大做,整天揪着我这些问题不放,他们越唠叨,我越要这样做,反正我怎么做,他们都不满意,要批评……”

  “这得怪你妈!”爸爸抢过话头,“她老是抱怨你呆在家里,太闷气,要你多出去交朋友,可是你刚一出门,她又会给你打电话,催你早点回家……”

  “我这是关心她!一个女孩子,当然不能玩得太晚!”妈妈立即辩解。

  我看了看璇璇,她低下头,很顺从的样子。

  妈妈舍不得女儿走出去,女儿也放心不下孤单的妈妈,妈妈是矛盾的,女儿也是矛盾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胜利”:女儿不肯出门了。

  夫妻俩继续相互攻击。“你教育孩子不也是自相矛盾吗?璇璇晚上睡得晚,你说她不注意身体;睡早了,你又骂她懒惰?”“你老是嫌她自理能力差,可是你什么事都替她做……”

  有了矛盾的夫妻很容易陷入冷战状态,可是这对夫妻的情绪却很高昂,只是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对方,而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将对对方的不满都发泄在女儿身上,女儿像一个球,被他们频繁地拍来拍去,他们用拍球来填充他们夫妻的冷漠空间,活跃家庭气氛。他们不孤独了,也不空虚了,可是,被他们拍来拍去的“球”呢,累不累?

  我小心翼翼地问璇璇那个敏感的话题:“你为什么要自杀呢?”

  璇璇回答很迅速也很轻松:“那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又吵起来了,还打架,说要离婚,明天就去办手续,我突然感觉世界末日到了,顺手拿起桌上的小刀……可是,我又不想死,我死了,他们怎么办?所以我就大声喊……”

  原来,她只是将自杀当作和今天哭、向外跑类似的行为,其目的不过是分散父母的注意力。

  “傻孩子,我们这是在说着玩儿呢!你现在这样子,我们能放心得下吗?”妈妈忙说。爸爸也说:“是的,我们就是因为你的事才吵架,你如果干傻事,那我们的良苦用心又有什么意义?”“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再辛苦,再伤神都是为你好。”夫妻俩夫唱妇随给女儿做思想疏通工作。而刚才还口若悬河的璇突然低下头,不吱声了……

  女儿再一次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父母吵架是因为你,是你让我们一家不幸福!懂事的女儿怎么不会为此深深自责,她希望自己能恢复“正常”、健康、优秀。可是,她也看到,她时不时惹出来的“麻烦”能让父母不再针锋相对争吵,并显出一副夫唱妇随的状态。孝心的女儿是如此享受自己的功劳!

  难怪女儿心理上会出现问题!她内心里有太多的矛盾:她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可是母亲需要她,她走不开;她希望自己能“正常”,可是她又如此享受自己的“不正常”给父母带来的和睦。这些矛盾绑着她,她无法活动,只好以“非正常”的言行来抗议。

  这些矛盾是谁“赐予”她的呢?正是口口声声说爱她,为她好的父母!一方面,母亲自私地将她拉入夫妻矛盾,让她成为母亲的情感寄托;另一方面,父母用女儿的“问题”来填充他们夫妻之间的情感空虚,而且他们在女儿的问题上偶尔达成的一致会让他们感觉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妇,他们享受这种感觉。他们津津乐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有着正常的青春反叛性格的女儿向有心理障碍方面的恶化!

  显然,女儿做了他们婚姻危机的一个替代品,女儿其实是在代父母的婚姻“生病”!女儿不过是父母手中的一个傀儡!

  2、解放“家囚”孩子

  “你们的女儿是个‘家囚’,她在忠心守护你们这个家,她是为你们而病。”我直言不讳地对这对为“女儿的事”焦虑不安的父母说。

  爸爸很敏感,马上反驳道:“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主要是为她的事伤神。”很多父母都不愿正视自己的婚姻,他们将孩子作为“替代品”往往都是无意识的。

  妈妈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他不喜欢和我说话,我们俩人在很多方面,观念都不一致。”

  我说:“不一致是正常的,因为你们两个是独立的个体,世上到底有多少对夫妻能真正做到心有灵犀呢?但是,不管你们夫妻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那都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你们自己可以协商解决,不需要女儿来帮忙……”

  “没有。我们现在没想过要怎么解决,我们全部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妈妈忙解释道。

  我想起老家祖母。老祖母生气了,会骂家里的小猫小狗不讲卫生,骂母鸡不生蛋,公鸡不打鸣,骂了一通之后,心里的气消了,说话也温和了。这对父母也不是将女儿当作了替罪羊吗?我说:“可是,孩子是有思想的生命,她不仅会接受你们指责她的信息,以此自责,她还会小心地关注你们的情绪,她宁愿自己变‘坏’一点,只愿你们能消消气,和睦一些。”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不再表示异议。

  我继续说道:“你们的女儿其实心理上并无什么大的问题,她只是太爱你们,她被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所困住,无法动弹。希望你们能为她松绑,还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尊重她的成长……”

  这时候,璇璇又低声啜泣起来。

  “你很担心父母的关系吗?”我问她。

  璇璇点点头。

  “他们争吵并不是因为你的事,他们是两个成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误会和矛盾,但是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通过相互沟通解决好。他们不需要你来维持他们的和睦,他们需要的是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是这样吗?”我抬头,问爸爸妈妈。

  他们互望一眼,点了点头。

  “你看,爸爸妈妈已经有了一致意见,他们愿意通过沟通来解决他们的矛盾,那你也应该回到你做女儿的位置上,努力成长,去做一个15岁少女应该做的事,比如上学,比如交朋友,比如增强营养,健壮身体等等。”

  璇璇抬起头,看看我,又看看爸爸妈妈,像在征求他们的意见。妈妈说:“我希望你走出去,发展你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不会再阻拦你。”爸爸说:“我们相信你会有自我约束能力,不会再整天唠叨你。”璇璇的嘴角往上扬了扬,露出一丝甜甜的笑。

  当然,让一个“家囚”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还需要很多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但是,摆正家庭结构,将孩子从父母矛盾中解救出来,让父母和孩子各就各位,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专家观点:

  “家囚”孩子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问题”孩子都是出于“问题”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将孩子拉入夫妻矛盾,并用孩子来平衡夫妻关系,由此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只好以“非正常”的言行来抗议。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对夫妻都能做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亲密融洽。毕竟,感情上的事外人无法介入。但是,既为父母,就应该努力做一对有效的父母:

  第一,不要将孩子拉入夫妻矛盾。孩子的任务是成长,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来辨别成人世界的是非,他瘦弱的肩膀也无力承受一个成人的精神依托。请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精神负担,也不要拖住他成长的脚步。

  第二,不要肆意侵犯孩子的空间。孩子不是木偶,不是玩具,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请尊重孩子的行为。孩子可以是夫妻关系的纽带,但是,他却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当婚姻关系失衡的时候,需要做出改变的是父母这两个主角,而不是打破和谐的家庭结构,让孩子作出成长的牺牲。

  温馨提示:

  妈妈舍不得女儿走出去,女儿也放心不下孤单的妈妈,妈妈是矛盾的,女儿也是矛盾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胜利”:女儿不肯出门了。

  有了矛盾的夫妻将不满都发泄在女儿身上,女儿像一个球,被他们频繁地拍来拍去,他们用拍球来填充夫妻的冷漠空间,活跃家庭气氛。他们不孤独了,也不空虚了,可是,被他们拍来拍去的“球”呢,累不累?

  女儿内心里有太多的矛盾: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可是母亲需要她,她走不开;她希望自己能“正常”,可是她又如此享受自己的“不正常”给父母带来的和睦。这些矛盾绑着她,她无法活动,只好以“非正常”的言行来抗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622876.html

相关阅读:5岁孩子必学的7种生活技能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实行金钱奖励法注意三原则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
为何美国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