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后的答案或思路常常被旁边的同学所左右,他们总是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摇摆不定。有的明明自己是正确的,也常常怀疑自己的答案或观点,非得看看听听旁边成绩好的同学的做法或想法,核对一番后自己才放心。以上这些现象表明,孩子缺乏 “主见”,本质上说就是缺乏思维的独立性,缺乏深入思考或者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他们的学习也往往是机械模仿的成份较多。?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表面上看来这似乎不会马上造成什么损失。但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与纠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怎么的后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那么,如何使孩子变得有“主见”,成为一个独立性思维的人?首先,应对孩子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认识。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身边反面例子,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想法而执着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充分认识到“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主见”意识。其二,让孩子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遇事有疑问时,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应让孩子知道,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证实后确信自己的做法或观点是正确的,就应敢于坚持,而不要随意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质疑,多提倡个性化思维,少一些统一要求。其三、创造让孩子“自我作主”的机会。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去组织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孩子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50456.html
相关阅读:跳绳益处多能让孩子变聪明
过分灌输知识不利大脑发育
孩子都喜欢的简单跳跃游戏
弹跳运动 让宝宝IQ动起来
如何提升孩子对兴趣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