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游戏有益于儿童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1966-1970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的研究。她为3-5岁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玩具。这个玩具是用金属制成的红色的箱子,箱子上装有1个杠杆,杠杆顶部是一个蓝色的木球。杠杆运动的方向是由箱子上的4个计数器控制的,计数器可以打开,也可以被盖住。如果杠杆成水平状,会传出铃声;如果成垂直状,蜂音器就会发出声音。亨特根据孩子对这个性玩具的反应,把他们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
1.无探究精神者:这些孩子只是看看玩具,但不去对玩具进行探究。
2.探究者:这些孩子只是对玩具进行探究,但不用它来玩,比如试图发现怎样才能使铃声再次响起。
3.创造性探究者:这些孩子不仅对玩具进行探究,而且用各种具有想像力的办法来使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
结果发现,很多无探究精神者是女孩,而很多男孩是创造性探究者。
4年以后,亨特又对这些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年龄在7-10岁之间)进行了创造性测验,它想知道当年这些孩子的游戏风格与现在的发展状况之间有无关系。结果非常有趣,当年的创造性探究者在创造性测验中得分均高于探究者,而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在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又远远低于那些男孩探究者。亨特通过与家长和教师交谈又了解到,这些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平时不爱玩,缺乏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而无探究精神的女孩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比那些爱玩的女孩紧张,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研究了游戏与创造性的关系。他们通常把参加实验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实验者提供的材料,称之为游戏组;另一组孩子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方法来使用与游戏组同样的材料,称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孩子进行创造性测验,例如说出实验者所提供的材料的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发现,游戏组的孩子能够说出物体较多的用途,在新颖性与独创性方面的得分也较高。显然,游戏经验使这些孩子在创造性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
游戏为什么和创造性有关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游戏中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机会,使幼儿能够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他们可以对同一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出同一动作,尝试自己的动作与物体,手段与目的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扩大了他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因此有利于儿童在类似的创造性测验情境中取得好的成绩。
心理学家邓斯克认为,除此以外,幼儿在游戏中的假装是影响发散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观察4岁孩子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如果一个孩子在被观察的时间里用25%的时间来玩象征性游戏(比如说假装开汽车、做饭等),那么这个孩子就被看作是爱假装者或游戏者;如果一个孩子在被观察的时间里玩象征性游戏的时间少于5%,那么他就被看作是不爱假装者或非游戏者。然后,所有的孩子被随机分成三组:(1)自由游戏组(可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实验者提供的游戏材料);(2)模仿组(学着实验者的样子来使用这些材料);(3)辐合型问题解决组(把游戏材料放到一个镶嵌板里,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在每一组里,既有爱假装者,也有不爱假装者。10分钟后,立即对所有孩子进行创造性测验,要求他们说出餐巾纸、杯子、螺丝刀合金属衣架这四样东西(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的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表明,自由游戏组的爱假装者能够说出这些东西较多的新颖的用途,他们的得分不仅高于那些同组的不爱假装者,而且也高于模仿组和辐合型问题解决组的爱假装者。由此可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在创造性测验中的成绩。
创造性的问题,不只是与智力发展水平有关。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人,创造性不一定相同。创造性,更多地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像的机会,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与想像,勇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所以,爱玩的孩子聪明。这正是幼儿在游戏中能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原载《父母必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43019.html
相关阅读:玩玩具,让宝宝交往能力更进步
0-3个月宝宝的运动启蒙
儿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频发,孩子如何自保(幼儿网编辑)
如何教宝宝读书
你晓得如何让宝宝轻松学数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