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好孩子养育的四个新标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010.07.24NO.123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听话,懂事,人见人爱。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要乖!”“要表现好!”无形中,“孩子在别人面前为我们做足面子、让我们觉得脸上有光”成为了判断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但事实是否是这样呢?所以,当务之急,一定要认清,好孩子的标准究竟该是什么样。

“表现好”?

  旧标准:孩子有社会称许的表现

  新标准:对孩子的期望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

  典型情境:你的女儿两岁。好友贝贝妈带着贝贝来访,贝贝看中了你女儿最心爱的娃娃要玩,你女儿不给,你命令女儿把娃娃交给贝贝,女儿只得照做。贝贝走后,你的女儿大哭一场,说再也不和贝贝玩儿了。

  孩子不“抠门”,能和小朋友分享,无疑会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但希望两岁的孩子就懂得分享,而且是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这个要求就超出孩子的年龄了。即使我们自己,就一定能把最心爱的钻石耳钉借给朋友分享一晚吗?

  研究表明,18~19个月的幼儿就开始希望自己所做符合成人的期望,做得好的时候会期待得到成人好的反应。成人的合理期望会让孩子不断进步。但对孩子的期望需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期望过低,会让孩子迟迟不能学会本应学会的行为;但期望过高,会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成人的“标准”产生怀疑。

  比如对于这个分享的事情,既然分享本来就应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拿出哪些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样既尊重孩子对自己玩具的所有权,又向孩子传达了“妈妈期望你能分享”这个信息。孩子达到这个期望不那么痛苦,又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过程中感到了乐趣,就会对于“分享”产生良好的感觉,逐渐把分享变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实用策略:

  妥善安排情境

  通过对情境的安排和控制,避免孩子因自己的冲动而产生不好的后果。比如,如果确定孩子无法和别人分享某些玩具,可以在小朋友到来之前收起来,免得引起麻烦。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

  当你提出的要求符合孩子年龄时,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帮助孩子达到期望。比如,在孩子有点不情愿地和小朋友分享的时候,给孩子很多鼓励,让她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愉快。

“听话”?

  旧标准:孩子听从成人的指示

  新标准:孩子有内在的行为准则

  典型情境: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该走了吧!”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当我们用“别的小朋友都如何,所以你也要如何”这个句式来向孩子提要求时,潜台词就是,我们对你的标准是相对于别的小孩的。于是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反驳:“你看东东还没有走,我也可以不走!”相似的,幼儿园老师也习惯说:“你看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如何如何,我们中班就更要如何如何。”孩子就可以说:“你看大班小朋友还在打人,我中班的打人又怎么了?”

  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模式里隐含着我们的假设和判断。当我们一贯以相对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时,不仅会陷入自相矛盾,和别人比较也会成为孩子关注的焦点。

  相反,如果我们对“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做法,孩子就会更容易将这种做法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长大之后做事也不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能够更有主见。

  实用策略:

  对某一种情境下孩子应该如何行事有明确的标准,并且一贯地执行

  比如,每次到游乐场,要离开的时候都提前5分钟给孩子“预警”,到提前1分钟的时候再警告一次,到了时间说走就走。孩子就会形成根据时间控制自己行动的习惯。

  不同照看者对孩子遵照同一标准

  当不同成人采用不同方式时,孩子就会感到很混乱。对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比如睡前不吃甜食,不能打人,不能骂人,成人的态度越一致,孩子会越容易遵守。

“懂事”?

  旧标准:孩子很讲道理,不轻易发脾气

  新标准:孩子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典型情境:你4岁的儿子和邻居家的浩浩一起玩游戏,两个孩子有不同的玩法,你的儿子说:“你那样就不对,我这样就对!你一定得按我说的玩!”,两个孩子你一拳我一腿地打了起来,你把儿子拉到一边,厉声呵斥了一顿。

  在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原则。尊重包含很多含义,在有不同意见时能够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甚至想方设法达到妥协,就是尊重的内涵之一。

  研究表明,那些道德发展较好的孩子,往往来自有平等、民主气氛的家庭,母亲往往比较有灵活性,更多使用讨论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命令式,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带着积极、愉快的情感。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要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比如帮助孩子找到一种自己和小朋友都能接受的游戏方式,让孩子感觉到每个人的意见都受到了尊重。

  实用策略:

  容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

  孩子的意见在成人看来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否定、嘲笑他们的见解太容易了。好的父母应克制自己让他们闭嘴的冲动,耐心倾听孩子的话,甚至从中找出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和鼓励。

  即使不能实现孩子的想法,也表示你理解他

  尊重孩子不等于凡事都听孩子的,但要求孩子服从的同时,需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

“有规矩”?

  旧标准:孩子做出好的、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

  新标准:孩子有内在的秩序感

  典型情境:路上又堵车了。你从左边换到右边,从右边换到左边,还是开不动,于是把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内在的秩序感是现代人的特点。比如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小路口常能看见这样的景象:路口没有警察,可能只有个STOP标志,但四个方向来的车可以依次通过,并不会造成拥堵。

  对孩子的行为我们会给予奖惩,但是奖惩本身只能让孩子知道趋利避害。孩子们更多会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候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决定自己该如何行为的时候,需要想一下,我们期望孩子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成为一个连排队都不会的人,生活在一个大家挤来挤去的混乱的环境,还是成为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人,生活在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环境?

  实用策略:

  当孩子做得好时可以奖励孩子,但是不以奖励作为有好行为的交换条件

  “给爷爷奶奶唱个歌,就给你糖吃!”,这种所谓奖励其实更接近行贿或收买。

  不以惩罚作为家长自己出气的方式

  惩罚是让孩子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因为没有收拾玩具,玩具会被没收24小时。虽然是惩罚,但家长的态度应该是平静的、讲道理的。

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技巧

  好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宝宝共同的努力,家长也需要学会一些技巧:比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满足物,通过想像好的结果以及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克制冲动、延缓满足、抵御诱惑。

  一般说来,道德水平更高的孩子会不那么自私,会有更多利他的行为。研究发现,利他的孩子往往更活跃,社会化更好,更有能力,更有主见,更有同情心,能够在团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道德思维水平上也更高。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有讽刺意义的是,过于看中面子而不重里子,我们反而不会有这种收获。

  来源:39健康网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真之道精品栏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42376.html

相关阅读:5岁孩子必学的7种生活技能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
为何美国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学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实行金钱奖励法注意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