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学会给孩子们关注父母的机会(六一亲子早教指导)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前言:现在的许多孩子们都不懂得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更不懂得父母们的艰辛,但是引起孩子们这样的原因有那些呢?是孩子天生就体会不到父母们的苦心吗?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平等关注

  孩子是妈妈的“小棉袄”

  其实在宝宝0到6岁时,只要我们能去呵护孩子的那颗无限关注父母的心,在宝宝慢慢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收获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作为一个5岁宝宝的妈妈,在很多时候我已经体会到这种幸福了。从宝宝出生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宝宝和妈妈的相处,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很多细节都让妈妈无比感动!有时宝宝发自内心对妈妈的关注让妈妈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做得还不够好。5岁的宝宝已经形成了对妈妈习惯性的关注,宝宝4到5岁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都体现了这一点。

  场景一:某天,妈妈在厨房炒菜,锅里倒好了油正要放菜,宝宝过来有事情问妈妈,妈妈马上说:“宝宝先别过来,妈妈要炒菜了,怕油溅出来烫到宝宝。”宝宝停下来说:“知道了,妈妈,你也离远点,别烫着你自己。”

  场景二:2010年冬,一天,在卫生间,妈妈把热水器里的一些凉水放出来,好用温水给宝宝洗手,宝宝问:“妈妈,这些水怎么办?”妈妈说:“不能浪费了,妈妈一会儿洗衣服用吧。”宝宝马上说:“妈妈,你别用这些水洗衣服了,太凉了,别把你的手冰坏了。”

  场景三:2010年某日,妈妈做卫生把手弄破了,宝宝小心地给妈妈吹吹伤口,问妈妈疼吗?然后给妈妈贴上创可贴,还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帮妈妈干活吧,要洗什么,我来洗。”

  场景四(这个场景经常发生):2010年某日,宝宝和妈妈一起去买菜,买了很多东西,宝宝看妈妈提着很沉,主动说:“妈妈给我提几个吧,”还说,“妈妈,有没有轻一点啊?”

  场景五(经常发生)宝宝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先给妈妈吃一些,不管是宝宝多爱吃的东西,都会和妈妈分享。

  场景六:妈妈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宝宝主动不让妈妈给讲故事,还给妈妈倒水、拿药。还有无数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心时刻充满感动,我想这也是宝宝未来能形成良好责任承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和表现。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培育和宝宝的成长以及宝宝让妈妈的成长,我们都在改变和成长过程中,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纵容包办

  淹没孩子的爱与责任

  当前的社会现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现象之一: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家庭,饭熟了,孩子盛的是第一碗;菜上桌了,孩子夹的是第一筷。一个母亲和8岁的儿子坐在一起用餐,孩子将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当成垃圾,毫不客气地“甩”到母亲的碗里,然后筷子一伸,大模大样地将他喜欢的食物取过来,毫不顾忌母亲的感受。至于母亲呢,还笑眯眯地任由他去。

  现象之二:孩子放学了,书包在爷爷奶奶身上,孩子手里拿的是零食、玩具;在公交车上,爷爷奶奶拿着书包站着,孙子孙女坐在座位上吃着东西;在小区门口,妈妈两只手都拎着菜、主食、水果,身高已经快要超过妈妈的孩子却两手空空地跟着。

  现象之三: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测试,关于10个上三年级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孩子在一个屋里,隔壁屋里是他们的妈妈,孩子并不知道妈妈在隔壁。当引导老师问:你们知道妈妈每天有多辛苦有多累吗?孩子的反应是“不知道”或者“我从来没看到过妈妈累啊。”还有“妈妈说她不累”等,这些语言让隔壁辛劳的妈妈们泣不成声!

  现象之四: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和父母有这样的沟通:孩子:“妈妈,今天我写完作业了,我要看一个小时电视。”“妈妈,我这次考试得了双百,你给我买双耐克鞋吧。”“看,我给你写完了,读完了。”这样的话语背后是孩子和父母在做“交易”。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易式沟通”很多,父母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是责任不清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令人不安的现象呢?这些现象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具体分析:第一,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干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哪些事情是父母应该干的。作为学生,学习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却总是拿这个来和父母做交易。

  第二,孩子缺乏外在表现上对父母的尊敬和内心对父母的关爱。语言和肢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孩子从行为和动作上,对父母不尊敬、不礼貌,就更谈不上对父母的关心了。

  第三,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形成对事物和对他人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父母的付出熟视无睹,那么对于别人的付出他也很难感受到。

  父母四则

  多给孩子关注父母的机会

  父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孩子对父母的天生关注之心呢?培育好孩子的责任承担能力呢?下面有几个方法供家长参考:

  方法一:从孩子1岁起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情,妈妈应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情,分清自己的责任。例如,宝宝1岁半的时候,已经能够把自己吃剩下的果皮扔到垃圾桶里了,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宝宝做;宝宝3岁半了,下雨天能帮妈妈上楼拿雨伞了,那么就请宝宝帮忙拿;宝宝5岁半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洗手帕,收拾自己的碗筷,扫地等事情就应该让他自己来做了。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在上学后也会知道上学、写作业是自己的责任。

  方法二: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关注父母的机会,欣然接受孩子对你的关注,甚至在某些事情上主动寻求孩子的帮助。从我们的心里把宝宝当成真正的家庭一员,平等地相处,相互需要,让宝宝知道父母也是非常需要他的,他的帮助和爱的表现对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从行动上我们要做到,当宝宝给予我们关注的时候我们能欣然接受,而且表示因为宝宝的关注妈妈很开心;另外我们不要做一个“无敌铁妈妈”。生活中我们有软弱的时候,也有烦恼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真正地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来,当我们在宝宝面前表现出需要帮助的时候,宝宝一定会表现出他对父母的无限关注,如果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要在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示范给宝宝,比如,爸爸不舒服了,妈妈就和宝宝一起给爸爸倒水、拿药、量体温、盖被子……让宝宝参与这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大一点的宝宝,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可以让他来帮我们做些事,既锻炼了孩子的社会沟通能力,又增强了他的责任承担能力。

  方法三:我们作为孩子,关注自己的父母(包括爱人的父母)了吗?我们对老人的关注,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谓身教胜于言传。真正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关注,敏锐的孩子能感受到而且也会学习到父母的行为,这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一种传承。

  方法四: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哲理小故事。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选择地、定期阅读一些感恩的哲理故事,对于孩子思维的延伸和心灵的滋养都有很好的效果。有一则故事叫《爱是要你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这位学生。就算我的儿子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就算我这位学生对我的感情是假的,假的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也就应该算是真爱!”这是一位老人遗嘱中的一段话。

  作为父母,我们一心只想着宝宝,为宝宝做了很多,但是很少用心去感受宝宝对我们的关注,当宝宝长大了,他已经习惯了被关注,接受和复制了这种模式,而父母与孩子的爱与关注从宝宝出生就应该是相互的。我们做父母的有责任让宝宝体会到付出的快乐!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得到的幸福和快乐!

总结:很多的时候,孩子不懂事多是由于父母们从小娇惯的结果,并且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所导致,希望家长们在看了此篇文章之后,都能够明白自己的教育错误在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17887.html

相关阅读:儿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频发,孩子如何自保(幼儿网编辑)
0-3个月宝宝的运动启蒙
玩玩具,让宝宝交往能力更进步
你晓得如何让宝宝轻松学数学么
如何教宝宝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