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补钙,我们并不陌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无论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都在注意补钙,难道人人都需要补吗?怎样正确补钙?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说起补钙,我们并不陌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无论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都在注意补钙,难道人人都需要补吗?怎样正确补钙?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婴幼儿补钙要分阶段
平时我们所说的婴幼儿缺钙,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若维生素D缺乏,单纯补钙是没用的。一般1岁以内的婴幼儿出生一个月以后开始吃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夏天可以不吃,但是冬天出去晒太阳的机会少,必须要吃。”
据了解,大部分家长是在孩子1岁以后给其断奶的,有些家长停止母乳喂养后,就不再给孩子喝配方奶或奶粉,单纯服用维生素D或钙片来补钙,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陈安鲁建议1—3岁的孩子,仍要继续喝奶粉或配方奶,配方奶中含钙量比较高,比单纯的补钙效果要好。陈安鲁说:“但还有些家长非常害怕孩子缺钙,一边给孩子喝着母乳或配方奶粉,一边还补充维生素D或钙剂,双管齐下就容易补过量”。
对于学龄期的儿童,一般如果有喝牛奶的习惯,一天一杯300毫升的牛奶,再加上正常饮食,多吃点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紫菜、虾皮、海带等,是不会缺钙的。但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平时吃的食物含钙量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补,或者季节性补。现在补钙产品品种繁多,若频繁加量给孩子补,反倒有害。陈安鲁提醒,钙补过量后容易引起结石,维生素D过量后也容易中毒。
人到四十应该适当补
介绍,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要远远高于男性,50岁以下的成人每日钙摄入量1000毫克以上,维生素D3 400-800单位。50岁以上的成人每日钙摄入量1200毫克以上,维生素D3 800-1000单位。女性从40岁前后体内的钙质开始就“支出”大于“收入”了。若每日从食物当中摄取的钙不足,就应当额外补充。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但是靠单纯补钙来预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刘建青建议绝经后的女性,每两年测一次骨密度,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男性虽然比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低,但是步入中年后,要注意饮食上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还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多锻炼。骨密度高了,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就越延迟。对于中年人来说,最好的锻炼方式是走路、慢跑、爬楼梯、爬山、跳舞等。
老人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人老了,腿脚不利索了,腰酸腿痛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有的老年人开始驼背,甚至稍不留神摔倒就可能骨折,这时人们会认为自己的身体缺钙了。刘建青说,这些都是骨骼衰老的症状。人上了年纪,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简单的缺钙。其实,补钙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因此,老年人如果想确定是否需要补钙,就需要做一系列检查,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主要检查项目有血液中钙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还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如果有肾结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不能补钙的。
“对于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还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至少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刘建青说,这样才能使得吃进去的钙得到吸收和利用,起到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对于缺钙存在误解
实际上,国际上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的标准。
据报道,判断婴幼儿缺钙较好的参考标准是:首先根据营养师对婴儿日常膳食的分析,钙摄入量在推荐量的70%以下;其次是具有如骨钙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偻病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显示缺钙;最后是排除维生素D缺乏。而关键在于,上述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判断可能缺钙,而轻度的钙缺乏往往难以通过检查发现。很多医生和营养师误以为,只要一项符合就是缺钙,因此大部分婴幼儿都会缺钙的。陈裕明补充道,至于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这种误解大部分来自错误的经验。
误解其实不止于此。在妈妈们中间流行的一种“医嘱”是,需要补钙的不只是宝宝,妈妈也需额外补钙,这样既于孩子有益,亦可以防治自身骨质疏松。一项临床研究则显示,在基础膳食钙中位数为每天821毫克的哺乳期妇女中,以每天1000毫克为标准补钙,并不能预防哺乳期的骨质流失,而在哺乳期结束后,骨密度会以每月0.5%——2.0%的速度自然恢复。陈裕明认为这些研究说明孕期以及哺乳期钙摄入量水平,对新生儿骨健康并无较大影响,而且在正常钙摄入量的基础上补充钙,也不能减少该时期的骨质流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06338.html
相关阅读: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