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时代,孩子是家里的宝,但双薪、单亲、分偶家庭愈来愈多,父母忙于生计,可给孩子的时间愈来愈少。然而,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
今年三月,儿福联盟公布了家庭温暖指数报告。三成八的受访儿童觉得家里不够温暖;也有三成八的孩子一星期与父母共餐天数不到三天;逾两成孩子每天和爸妈聊天的时间不到十分钟;而觉得把烦恼告诉爸妈容易的比例,与先进国家相较,都在倒数三名内。
去年十一月,家扶基金会进行优质陪伴调查,显示九成七的儿童及青少年希冀父母的陪伴;有三成五的儿少认为父母不够了解自己,国中以上的孩子更超过五成。2009年四月《亲子天下》公布的调查,有两成八的中、小学生,觉得在家从来没人或很少有人关心。依据《讲义》杂志对中高年级学童做的小朋友幸福大调查,认为幸福是温暖的家、父母的关心及与父母同乐的比率最高。
以上调查显示,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而约有三成五的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且孩子愈大,亲子关系的问题也愈大。
少子化的时代,孩子是家里的宝,但双薪、单亲、分偶家庭愈来愈多,父母忙于生计,可给孩子的时间愈来愈少。学龄前的幼儿,与保母、外劳或祖父母等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二十四小时托育的孩子,甚至只在周末假日才与父母短暂相聚。
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安全感与信任感。幼年时期的亲子关系,足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与情绪发展。孩子的许多习惯,也是在这段时间养成。透过紧密的亲子互动,父母更了解孩子,日后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最适切的关心、支持、安慰与鼓励。
上小学以后,忙碌晚归的不只是父母,安亲班及才艺班占据了孩子课后大部分的时间,很多孩子上完才艺课程回到家已八、九点,亲子间的对话局限于快洗澡、快写功课、快去练琴……,彼此都欠缺聊天倾听的心情、精力与时间。亲子相处缺乏品质,孩子无从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家庭的温暖,当然就难以倾诉自己的挫折与烦恼。
许多青少年问题源自亲子关系失调。孩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多会向外寻求依附与归属感,就容易出现偏差行为。忙碌的父母要利用机会与孩子互动,例如:在接送孩子的路上、餐桌上,与孩子轻松闲聊。重要的是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成长变化,而不只是课业成绩,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选择有亲子教室的才艺班,与孩子一同学习;假日可带孩子一起做早餐、逛超市,鼓励孩子参与家事或运动,分工、分享也便于亲子交流,提升家庭凝聚力;睡前给予拥抱赞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心,知道当他们有需要时,父母总会在身旁。陪伴,不必刻意在彼此紧凑的生活中另挤出时间,而应互相参与分享彼此原本的日常作息。
购买订阅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与关心,是孩子安定与成长的力量,有智慧的父母会把握每一个机会陪他们长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505455.html
相关阅读: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