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有时间和孩子玩这种无聊的应答游戏,于是告诉孩子:“我很忙,没事不要喊我!”此时,孩子一定会很失望,而且因此不愿意继续重复原本感兴趣的词语,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语言的兴趣降低,无形中阻碍了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以忙为理由拒绝回应孩子,不要轻易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而是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为他将来的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改变自己,引导孩子模仿优美的语言
有时,孩子模仿的语言并不优美,这时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语言习惯,尽量用好的语言习惯去影响孩子。当发现孩子不断重复不优美的词语时,也不能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模仿,而是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多给孩子读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改掉不良的语言习惯。
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最近总喜欢重复几个词语—“真淘气“、“不听话”。于是,妈妈问儿子:“你为什么总说这几个词呢?“儿子不假思索地说:“你说的!”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平时经常说儿子“真淘气”、“不听话”。
妈妈心想,原来这些不优美的语言都出于自己口中。于是,她开始多加注意,并多说一些积极的词语,像“宝贝乖”、“真听话”、“好孩子”等。果然,没几天儿子口中的话也换成了这些积极的词语。
孩子在模仿我们说话的时候,会受到我们语言习惯的影响。他暂时不能区分某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的好坏,但模仿多了就会逐渐形成语言习惯。所以,在孩子喜欢重复词语的时期,我们应尽量在孩子耳边说一些优美、积极的语言。
发现所有的事物、人都有称呼,开始将自己的认知与语言匹配起来
认同孩子,表扬他,引导他多练习;如果匹配不正确,还要纠正他妈妈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看到3岁的儿子将两只手臂放在身体两边,左右摇摆地走路。
妈妈问:“你在做什么?”
儿子说:“我在学‘摇啊摇’。”
“‘摇啊摇’是什么?”妈妈问。
儿子拿来一张图片,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说:“这就是‘摇啊摇’!”“哦,原来你在学企鹅走路!”妈妈恍然大悟。
儿子重复着妈妈的话:“企鹅?”
妈妈点头说:“是的,这种动物叫企鹅。”
儿子又像刚才一样左右摇摆地走路,妈妈故意又问:“你在做什么呢?”
儿子说:“我在学‘摇啊摇’。”
“你说什么?‘摇啊摇’?”妈妈问。
儿子立刻改口说:“我在学企鹅走路。”
随着不断成长,孩子会发现所有的事物和人都有一个称呼,他会逐渐把自己的认知感觉和词语匹配起来。孩子学习词语并不是从名称中导出一个概念,而是从概念中导出一个名称。就像案例中那个3岁的小男孩一样,开始他先用了一个词语,当妈妈教给他正确的说法之后,他很快就学会使用标准的词汇来表达。
不过,有时孩子在认识某个词语后,还不能正确地使用它,这是因为他对某些概念还不太清楚,或者是接受了错误的引导。
一位母亲就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我带女儿去朋友家做客,她看到我3岁的女儿十分喜爱,就逗她说:“宝贝,叫妈妈,我给你买布娃娃。”结果,女儿真的叫了一声“妈妈”,那位朋友也真给女儿买了一个布娃娃。
当女儿第二次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又主动叫了她“妈妈”,朋友被逗乐了,笑着说:“乖女儿,你真是太可爱了!”
显然,这位女孩在受到阿姨的错误引导后,才多次叫她“妈妈”。假如我们不能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正确地引导他,他就容易将人或事物的称呼错误地匹配到一起。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孩子,帮助他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和语言正确匹配呢?
引导孩子反复地进行练习
我们会发现,当孩子认识一种新的物品时,会反复观察或触摸物品。比如,他看到花瓶就会观察花瓶的颜色,用手去感觉花瓶的质地,甚至还可能去闻一闻花瓶的“气味”。这时,我们不要打断他的认知行为,而是应该告诉他:“这是花瓶!”这样孩子就能将这个概念和他大脑中的感觉匹配起来。他就能对花瓶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认知,并且了解到怎样称呼它。
渐渐地,孩子会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和事物,通过不断地练习,他会逐渐对他所感知的事物进行组织、分类、归纳,进而形成一个概念,并和与其相匹配的词语联系到一起。表扬孩子的认知感觉和语言匹配能力。
当孩子刚刚学会正确使用某个词语的时候,会因为新鲜而反复使用。比如,他懂得“猫”这个词所表达的意义后,再看到猫时他就会指着猫重复地说:“猫!”
这时,我们要点头认可他,并且说:“是的,小猫,这是小猫。”我们要及时表扬他的认知感觉和语言匹配能力,从而强化孩子的认知。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匹配
多数时候,孩子的认知感觉都能和语言匹配起来,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比如在前面的案例中,那个小女孩就将“妈妈”的概念搞混了。小女孩认为凡是给她买布娃娃等礼物的人,都可以喊“妈妈”。
事实上,孩子并不笨,他也会思考,只是一时将概念建立错了,认知与语言匹配有误。此时,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匹配,认真提醒他,给他重新进行思考、分辨的机会,帮助他将认知感觉和语言正确地匹配起来。
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这是孩子语言的“高级”重复阶段,不必惊讶,与孩子一起做句子表达的游戏
两岁半的骏骏发烧了,妈妈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详细询问后,说:“先测下体温。”这时,坐在一旁的骏骏立刻跟着说:“先测下体温。”医生诊断完后,开了药方,并嘱咐妈妈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两片。” 骏骏又跟着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两片。”之后,医生每说一句话,骏骏都跟着学一句。
医生被他逗笑了说:“发烧了还这么有精神呀?”
骏骏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重复:“发烧了还这么有精神呀?”
许多孩子会像骏骏一样喜欢重复别人的话,即使我们问他话,他也不回答,只是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以为他在故意淘气,甚至因此而呵斥他。
事实上,孩子的语言就是通过不断重复渐渐学会的。每个孩子都会有
“鹦鹉学舌”的过程。比如,3~6个月的孩子会发出连续的音节,6~12个月的孩子开始模仿大人的发音和音调,一岁多的孩子通过模仿和重复已经能够掌握几十个词语。
当他对成人口中的每一句话发生兴趣,并发现每句话都能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去重复和模仿他人的语言。同时,这也说明孩子的口齿已经发展到了能够模仿整句的程度。
当他听到我们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就会在一旁重复他认为好玩的句子;他看到我们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去模仿一下……
在不断模仿和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而这种在我们看来无聊而单调的重复行为,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71344.html
相关阅读:为宝宝创造五彩缤纷的世界
0-1岁宝宝的精细运动技能发展
周岁宝宝的语言及智力训练
适合2.5岁~3岁宝宝的智能游戏
宝宝在游戏中怎么做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