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开始,宝宝就拥有了很多能力:会坐着,到爬行,再到站稳、走路。在告诉家长:“我长大啦!”
宝宝运动首部曲——坐
*发展时机:
六至八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到了六七个月大时,脊部、背部、腰部已渐渐茁壮,因此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
一般来说,六个月至六个半月的婴儿时期,宝宝会开始学会独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倾倒了,就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八至九个月大时才能不须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意义:
宝宝会坐得稳了,表示其骨骼发育神经系统、肌肉协调能力等发育渐渐趋于成熟。当然,此时宝宝的劲部发育也慢慢稳定了。
*关于骨骼的问题:
在宝宝学会坐的时候,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宝宝坐的时间不宜太久,因为这个阶段宝宝坐的脊椎骨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长时间让宝宝坐着,容易脊椎骨尚示发育完全,如果长时间让宝宝坐着,容易脊椎侧弯,生长发育的损伤。
刘士嘉医师提醒父母,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响将来腿部的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腿交叉向前盘坐。
此外,有些宝宝坐着时背脊会产生突出的情形,可能代表着宝宝太瘦了;但如果发现在背脊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就须小心留意。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一般来说在宝宝四个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腰部,让他维持短暂的坐姿。到了六七个月开始学习坐稳时,父母可在宝宝的面前摆放一些玩具,引诱他去抓握玩具,渐渐练习放手之后也能坐稳。
床对刚学会翻身的宝宝而言,无疑是最危险的物品从床上滚下、坠落都容易使宝宝的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家长们切不可轻忽。建议父母可在宝宝的床边安装护栏,以避免宝宝在享受翻身乐趣的同时,而遭到意外。
*建议辅助工具:
各类有靠背的椅子,或铺有软垫的地板
*安全环境的安排:
当宝宝会坐时,切不可让他单独坐在床上,如果将宝宝置于床上,床面最好与其身体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宝宝动作过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险。此外,父母可将宝宝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且可放置玩具让宝宝有兴趣坐起来。
婴儿学爬阶段的七大重点
宝宝运动二部曲——爬
*发展时机:
八至九个月。
*发展状况:
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俯爬式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九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意义: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首先幼儿利用四脚爬行时,因为他的颈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的浍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能手腕的力气,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助益。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腿爬行来带动另一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腿发育不良,这样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习爬行时,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父母不须过度担忧,然而如过这种状况维持太久而没有改进,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患了肌肉神经或脑性麻痹等异常状况。
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撞到头部时,不管当时有无出现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应仔细观察宝宝,最好在宝宝睡觉时,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异状,如果孩子出现严重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特别提醒父母在发生头部伤害的三天内,都应细心观察。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建议父母应尽量把宝宝放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此外,为了让宝宝爬得好,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建议辅助工具:
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巧拼地板。
*安全环境的安排:
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吴芬芬医师提醒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1、地板:水泥、磨石子、瓷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对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为避免发生危险,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并且避免买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起来吃。
2、桌角、柜子角:尖锐的桌角或者是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抵。
3、电插座: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婴儿学站阶段的七大重点
宝宝运动三部曲——站
*发展时机:
八至十个月
*发展状况:
吴芬芬医师指出,一般婴儿在八个月大左右可经由扶持而慢慢学习站立,九个月时能攀扶着家具站起来,到了十个月大时就可独立站立。
*意义:
站是走的前驱期,婴儿在学会了站及接下来走的动作之后,其活动力会比之前增加好几倍。
*关于骨骼的问题:
O形腿、X形腿、内八、外八、扁平足这些腿部问题常令父母十分忧心,但对刘士嘉医师表示,这些都是属于生理性的情况,无关疾病问题,而是与个人差异有关,会自然而然随着时间而渐渐获得改善,与坐学步车或学习走路毫无关连。
他更进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宝宝在垫脚时出现弓状,父母就不须胆心。而在O形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属于生理性情况,通常在宝宝一岁半至二岁半时会渐渐修正,但如果过了三岁之后仍有此问题,就该考虑是否属于病态。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父母可将宝宝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最好选择高度与宝宝高度较适当者,再将宝宝喜爱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让他站着玩玩具,借此训练他的耐力及稳定性。
另外,仰卧起坐及蹬腿运动也非常适合此阶段的父母与宝宝一起进行。
仰卧起坐:让宝宝仰躺,家长拉宝宝的双手让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复进行,可增强宝宝的肌力。
蹬腿运动:父母从宝宝腋下将其抱起,让宝宝在父母身上弹跳,如此可促进宝宝腿部的伸展。
*建议辅助工具:
各色玩具、高度与宝宝身高相当的桌子
*安全环境的安排:
针对会站的宝宝所需注意的安全环境如下:
1、桌子:切勿让宝宝独自站在盖有垂落桌巾的桌脚旁边,因为宝宝可能会去拉桌巾而扯下桌面上的东西,造成危险。建议家有学站时期的婴儿,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铺设垂落于桌脚的桌巾。
2、冰箱:会站的宝宝也可能会去开冰箱的门,宝宝随意去开启冰箱可能会导致危险。父母可使用防止随意开门的门,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贴安全的装置,以防止婴儿随意去开启冰箱。
3、电扇:防止宝宝的手因一时好奇而将其伸入电扇中,父母在选择电扇时,宜选择有加装安全防护的设计,当宝宝一碰触时电扇就会停止,或者加套较细间隔的防护网。
婴儿学走阶段的七大重点
宝宝运动四部曲——走
*发展时机:
十至十五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安全环境的安排: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的电动机给予适当辅助,对宝宝的动作发展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宝宝运动,好处多多
初为爸妈的朋友们肯定很注重孩子的大脑发育问题,往往对孩子处处都很小心,其实运动对宝宝的心理发展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婴幼儿期的运动对宝宝大脑发育的影响相当有益处!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1.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宝宝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步,从出生到翻身自如这一阶段,宝宝是以感觉和知觉为主,时间大约是出生后到4 ~5个月。由于这时宝宝不能自主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全身),因此在这个时期爸妈要帮助宝宝进行各种感觉器官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而最容易遗忘的是前庭。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宝宝在能够独立坐以前,抱可以改善宝宝的视觉效果,宝宝平视看见的东西比仰卧时看见的要更为丰富多彩,在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尽量抱宝宝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让宝宝见多识广促进他们心理发展。
宝宝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抱,应该让宝宝的头和上体尽量垂直于地面,在这个体位出现头部的倾斜宝宝能够自己调节,在改善视觉效果的同时颈部肌肉可以获得锻炼,如果爸妈始终用手托着宝宝的头部,会造成宝宝颈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但头部和地面倾斜比较多时,没有保护的早期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容易出现颈部肌肉的损伤。
前庭是感觉人体运动、空间位置的最重要器官,它有三个半规管,可以感觉人体任何方向的运动和方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三维空间)。它关系到人的平衡能力、空间智力、协调肢体能力的好坏。而空间智力、协调肢体能力是宝宝综合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对宝宝的创造力、胆量有决定性的作用。旋转是发展前庭器官的最有效的方法。
胎儿在子宫内跟着母亲的运动而运动,加上胎动,胎儿的整体移动比母亲还多,运动的环境促使感觉人体位置和运动的前庭在胎儿5个月时就基本发育完全了,因此新生儿具有前庭反射。在胎儿时期获得的前庭功能,一般宝宝到4个月左右由于静卧不动损失大半。如果,宝宝出生后进行旋转游戏的话,那么可以使他的前庭稳定性达到很高的水平。
1980年笔者在北京对参加训练实验的宝宝进行了前庭功能测试,2名1岁3个月的宝宝获得了1圈/每秒,连续30圈马上能走5米直线(左右在20厘米内)的纪录(宇航员要求每1圈/2秒钟),而这个纪录只是游戏中获得。不进行旋转练习的同龄宝宝没有人能旋转15圈不出现眼震颤的。
前庭的稳定性也是直立行走的条件之一。直立行走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里程碑,它需要一定的平衡身体的能力,因此旋转训练对宝宝掌握直立行走有一定帮助。
感知觉虽然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基础,可是它对脑发育的作用比高级心理活动要小,因此爸妈这时还需要帮助宝宝发展记忆、思维和各种各样的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例如:取物、拿玩具逗引、做被动操、练习翻身、爬行的准备、认识图画、语言、音乐等。
2.高级心理活动
高级心理活动对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宝宝能够主动移动全身前,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宝宝会爬以前主动行为比较少,爸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时候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较少,神经传导很少形成完整的反射弧,因为想了自己也做不到,所以就不想了。
但是当宝宝能自由地爬行时,他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了,见多识广自然就聪明了,在各种复杂的条件反射相继建立起来的同时,思维、意志、情感、兴趣等高级心理活动就会大大丰富,心理发育就加快了。
例如,取物,宝宝看见一件他喜欢的玩具就会去拿,这就是思维,但是在不能移动整体前想了也是白想,以后宝宝就不想了,思维活动就很少,当他能够自主地移动整体后他就会不停地想,思维这个高级心理活动就在不断地在进行,而人能够远距离移动身体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爬行。
爬行取物这个动作包含了:看见玩具后想要——思维,爬过去的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意志力,拿到后很开心——情感体验,第一次拿到后还会很有兴趣的接着拿——兴趣,获得爸妈的表扬后会有——成就感,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不能爬行以前(翻身也有相同的效果,但是由于视觉和移动距离的关系受到一定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没有经过爬行直接会直立行走的宝宝往往会得一种感觉统合失调症,得了这种毛病的宝宝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以后很难矫正,因为宝宝独立爬行一般在9个月左右,直立行走在15个月左右,爬行比直立行走早6个月左右,而这6个月正好在人的脑发育高峰时期,由于脑发育的时间限制性,“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因此爬行是宝宝高级心理活动的一个里程碑。
3.初级的人际交往
初级的人际交往是宝宝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必须有语言和移动身体这两个基本条件,婴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时,最好的人体姿势就是能直立行走,直立时能充分使用肢体语言。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人的基本动作,是人类成为高等动物的第一步,宝宝的语言发展则离不开动作。这个时期的人际交流也将影响宝宝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宝宝在科学的范围内尽早的直立行走和学会语言并多参加集体活动也是提高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运动对宝宝的心理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婴幼儿时期宝宝要头脑发达必须四肢发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63820.html
相关阅读:为宝宝创造五彩缤纷的世界
宝宝在游戏中怎么做才正确
周岁宝宝的语言及智力训练
适合2.5岁~3岁宝宝的智能游戏
0-1岁宝宝的精细运动技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