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在选择和开展游戏时,家长还应针对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游戏。比如孩子总是粗心,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找不同”;对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当配角,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以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
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才有大智慧。瑞士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
1、练习性游戏,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拉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对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任何一种活动、任何一样玩具或材料,只要他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和反复摆弄,就意味着对他来说还有挑战性。
2、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院”“商店购物”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儿童游戏在象征性阶段正是想象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将教育要求内化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机。、
3、规则性游戏,从孩子六七岁开始出现,代表规则意识的萌芽。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会选择玩伴,变化玩的方式(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等),他们不再局限于那些固有的游戏,而更喜欢创造新的游戏,拓展游戏的空间。
【试试看】一年级小朋友可以玩“推小车游戏”——孩子双手支撑在地上,交替向前行进,父母拎起孩子的双脚,就像在推双轮车。这样“头朝下”的游戏能够促进大脑前庭发育,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年级可以玩“游龙跑”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手牵着长绳跑步,既能练习孩子的合作能力,又能练习手脑协调能力。
和孩子玩的学问——
1、神情专注。别以为孩子好糊弄,如果家长不专注,孩子很快就能察觉;
2、态度平等。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如果家长不耐烦地说“你真笨”、“教不会”,孩子也许以后再也不愿和家长玩这个游戏了;
3、开展比赛。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孩子的特点,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比赛时家长要不露声色地落后一点,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对于太好胜的孩子,家长要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孩子对失败、挫折的承受力。如果孩子耍赖不讲理,家长要在游戏前和孩子约法三章;
4、度身定制。在选择和开展游戏时,家长还应针对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游戏。比如孩子总是粗心,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找不同”;对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可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当配角,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病人,以游戏规则来限制他的行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22946.html
相关阅读:如何提升孩子对兴趣学习的热情
过分灌输知识不利大脑发育
孩子都喜欢的简单跳跃游戏
跳绳益处多能让孩子变聪明
弹跳运动 让宝宝IQ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