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生病吃药的时候,在这个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会有过不知所措的时候,有时会滥用、错用药物,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犯过这种错,针对宝宝吃药,小编想告诉家长们,就算你想自学成材,成为用药高手,可是有时候并不是宝宝所需要的。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
宝宝感冒了,要赶紧用药缓解症状,让宝宝不那么难受。欧美等国都不推荐给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感冒药。因为:
1. 幼儿感冒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5-7天左右病毒就能被身体清除,无需药物,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当然,感冒伴随的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能会持续2-3周左右,通常推荐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宝宝体感舒适,无需额外使用感冒药。
2. 感冒药在儿童身上做的研究很少,无法保证用药安全。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发育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排泄情况也与成人不同,根据成人用药剂量推算儿童剂量是不科学的。
3. 儿童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含有抗过敏的扑尔敏、缓解鼻充血的伪麻黄碱等成分,不同药厂可能会生产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但药物的商品名并不相同,容易发生重复用药导致过量中毒的情况,一旦过量会危及生命。
基于以上3个原因,国外现在已经把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年龄提高到了4岁,甚至6岁。但这并不是说,宝宝感冒了,什么情况下都不需要用药,等1周自然就会好。如果感冒发烧腋下温度超过38.5℃,就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了,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同时也是预防可能因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如果是合并了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的。
杭州金宝贝早教中心 http://www.izaojiao.cn/jigou/pinpai/669
误区二:
抗生素不能滥用,所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我们通常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强调的是滥用,因为滥用可能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强调滥用是指没有患细菌性疾病的时候,去使用抗生素。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误区,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赶快停掉。
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过程在医学上叫做“压力抵抗”,在致病菌被清剿前过早停用抗生素,相当于给致病菌留下机会变异反弹,从而使得抗生素对它不再具有杀伤性。
抗生素去对抗细菌性疾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通常不是一两次剂量就能起效的,常规起效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起效之后,它还需要持续地抵制这个细菌,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可能需要的治疗时间更长。
如果只是吃了一两天,发现起作用了,就停用抗生素,这个时候有的细菌可能只是被抑制并没有被杀死。在停药的过程中,它刚好就获得了更强的变异能力,产生了耐药菌株。你下次再用抗生素的时候,这个抗生素对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的疾病不仅没治好,可能还会让你的病变得更严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去使用。
误区三:
给宝宝用中药更安全。西药,通常有明确的临床试验,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这个有什么样的禁忌症,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说明书里这些条款,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
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但实际上,尚不明确,不代表着它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没有收集到临床的数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安全。这样的药品可以让我们明明白白用药,提前规避不良反应的风险以及可以预知风险,从而提前权衡风险收益来合理使用药物。
误区四:
麻风疫苗接种前要吃鸡蛋进行过敏测试。麻风疫苗禁忌症确实提到鸡蛋过敏,因为麻风疫苗是从鸡的胚胎里提取出来的,在提取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残存微量的鸡蛋蛋白,所以社区保健站的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在宝宝接种疫苗前先吃全蛋测试一下是不是过敏。但是,很多家长测试出的过敏反应,只是吃了之后会不会起疹子这类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并不是麻风疫苗的禁忌症。
麻风疫苗在说明书里的禁忌反应,说的是严重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是指吃了鸡蛋蛋白之后,会立刻产生喉头水肿、粘膜水肿这一类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误区五:
家有宝宝,备一些常用药物是个好办法。专业的药剂师并不主张在家中备很多药物。因为家里备药很多时候用不上,过期造成药品的浪费。对于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来说,楼下三五百米就有药店,购买药物是很方便的。另外,家里备的药太多,顺手拿药时很容易用错药。
宝宝感冒了,要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用药;抗生素不能滥用,但该用就得足量足疗程应用,否则会发生细菌耐药的问题;中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不代表没有副作用,而是说明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数据;麻风疫苗接种前并不需要吃全蛋测试是否过敏;对于现代城市中的人来说,家中备太多药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每个宝宝都有这种经历,宝宝感冒发烧可小可大,但如果不及时且正确处理,可能产生的结果就真的不是想的那么简单了。参照以上,没有做对的妈妈们,可要注意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421595.html
相关阅读: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