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许多孩子成为“候鸟族”,被父母送到祖辈身边“隔代寄养”,这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中的普遍现实。那么,在老龄化、“独二代”、人口流动等社会大背景下,“隔代寄养”究竟有何利弊呢?老年人在其中又该如何作为呢?
某报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坦言,目前年轻人将孩子隔代寄养的现象普遍,其中38.0%的人认为“非常普遍”。但是,57.6%的人认为隔代寄养弊大于利。可以说,隔代教育正逐渐被“妖魔化”。
一、社会转型时期
“独二代”催生隔代监护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8.87%。
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是,家庭教育进入“独二代”时代。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3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年、育儿和工作,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出生、入园。随着“独一代”与“独二代”在家庭中构成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方面,“独一代”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工作、进修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在时间、精力和经验上占有优势的祖辈,在“隔代亲”的影响下,甘愿为子女带养孙辈。“全职奶奶”、“全职外婆”的比例不断上升,她们除了要对付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紧跟当下的早教潮流。某种意义上讲,这应当归于“四二一”家庭代际结构的比率迅速增长。已有研究表明,独生父母家庭中的“祖辈为主照料”比例高于非独生父母家庭。
人口流动的大背景,出现了寒暑假的孩子候鸟般往返父母与祖辈家,以及农村的留守儿童现象,这也使得隔代教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有研究者对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达到2290万人,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分离,其中绝大多数由祖父母隔代监护。
二、一味“妖魔化”不可取
隔代教育利处并不少
近年来,要求警惕隔代教育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很多,将隔代教育看做是一种消极的家庭教育,是目前对隔代教育进行评价的主要倾向。
有的对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家长的素质提出质疑;有的认为隔代教育“会带给被代养孩子身心发展的许多不利”,“是误人子弟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的甚至把隔代教育看做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
在城市中,已经有一些年轻父母,开始有意识阻止孩子和老人过多接触,尽管必须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保姆费用也在所不惜。
应该承认,祖辈家长在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手段、控制亲情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以及动作灵活、言语流畅和思维敏捷等方面不如孩子的父母;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家长容易发生溺爱、保护过度和管教不严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行为,对孩子身心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自己的长处。与孩子的父母相比较,祖辈家长在教养孩子上有较多的时间、较多的耐心、较多的理解和较丰富的经验,不容易出现急躁、强制和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祖孙关系往往比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与孙辈共同生活、带养孙辈是许多祖辈的需要。面对年轻父母过重的工作压力和教养负担,许多祖辈家长希望自己能对子女提供帮助,而照管孙辈往往是这种帮助的第一选择。祖辈对孙辈之间的亲情重于父母与子女,“隔代亲”是老年人的一种心理特点;含饴弄孙,是老年人的一种乐趣;从积极的意义看,带养孙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隔代教育有利于体现老年人自身价值,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提高社会的幸福感。
祖辈家长介入家庭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看,0-14岁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率逐年下降并将持续相当时间,60岁以上老人比率逐年增长的趋势也将继续存在,老人对儿童影响的增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家庭代际结构的发展看,由独生子女政策而出现的“四二一”家庭的比率逐年增多并将成为我国家庭代际结构类型的主流。“四二一”家庭中父母对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负担增大,需要祖辈介入儿童教养过程、分担儿童教养责任。
三、隔代教育是老有所为
社会应鼓励、支持和引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隔代亲”背景下的祖孙关系、两代家长的教育代沟、对隔代教育本身的利弊分析和对策,都需要有新的认识。
60-70岁的老年人,经过长年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技能、在对中青年时期的经历进行反思基础上,作为过来人对事物发展的判断能力等绝不低于中青年人。
隔代教育恰恰是“老有所为”的重要体现。我国现有的老龄工作或老年人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障性工作,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另一类是开发性工作,即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实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包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在这两大类老龄工作中,家庭中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却能横贯两头,既能满足老有所乐的需要,又能实现老有所为的意愿。因此,鼓励、支持和引导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应该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
当然,对祖辈进行隔代教育给予一定的指导是必要的,因为在隔代教育中,祖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和教育行为还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需要通过指导获得转变、端正、提高和改善。事实上,指导祖辈家长提高隔代教育质量,已经成为许多祖辈家长自身和父母家长的要求。现在,全国不少社区纷纷为老年人举办教育讲座,对祖辈进行隔代教育的指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这是不够的,因为目前隔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祖辈的责任,父母的处理不当也给隔代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有的父母将教育子女的法定责任推给孩子的祖辈,自己不带养孩子,造成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主次颠倒;也有的父母只看到祖辈隔代教育的不足和消极的一面,不愿意甚至阻挠祖辈带养孩子;还有的父母对祖辈带养孙辈的心愿和行为不理解、不满意、不尊重,当两代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出现分歧、矛盾、冲突时不冷静、不理智、处理“不艺术”,挫伤了祖辈的积极性,影响了父祖辈关系和祖孙关系,对家庭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和后果。
因此,在重视对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指导的同时,应重视对父母进行教育责任的指导,正确处理两代家长的教育“代沟”。
四观点碰撞
亲子理念不能缺失
雷泓霈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非常热衷于亲子教育。
所谓亲子理念,就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以成人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逐渐向以孩子为核心的方向发展。各种家教行为、教育行为将孩子的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和陪伴需要,放在中心位置,通过亲子教育、亲子关系、亲子交往,亲子游戏等,给孩子更多生活陪伴、教育指导、情感交流和人格尊重,让孩子在和父母共情的环境中得到和谐发展。
亲子理念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兴起后,已成为一种专业化的新型家庭和教育模式。“它使家庭教育更科学、更民主、更有成效,使子女身心发展更健康,使父母与子女情感更融洽,使家庭生活更幸福,使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更高”。比如当下美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的融洽程度比上个世纪有所提高,亲子教育就有一定的功劳!
成人需要温情和朋友,孩子当然更需要父母陪伴和各种亲热。这种陪伴,能给孩子带来无声的精神刺激、理念熏染,让孩子的内在一直保持较高的和谐度和温暖状态,得到均衡发展。因为拥抱、谈心、沟通、交流,看似平常和简单,对孩子却是美好的精神安慰,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爱和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营养品”。
“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尽可能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精神温暖,这是家庭教育的底线,不能缺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394980.html
相关阅读:实行金钱奖励法注意三原则
为何美国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学
5岁孩子必学的7种生活技能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