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的九个月到十个月过得不太顺利。7月4号,磕到了门牙;7月8号,突然发烧。刚踏实两周,因气温骤降又经历了一次发烧的“折磨”。
短短一个月,磕了一次牙,发了两回烧,小家伙没怎么样,姥姥和奶奶倒是脸色渐差。因为双双平时很皮实,冷点热点磕着点都很少出事,所以连续发生了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她俩一时还有点接受不了。我想以后孩子多经点儿事,她们也许就会淡然处之了。
如果受伤和疾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课程,那么追求孩子的健康和平安就只是理想的目标。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举措,就如同爱有不同的方式一样。
“有一种人,想象着孩子如何可爱,于是生了孩子。为了避免孩子生病和受伤会让自己心疼,他们会极力避免所有可能会让孩子生病或受伤的事件。这种人与其说是爱孩子,不如说是爱自己。为了爱自己,他们剥夺了孩子生病和受伤的权利。
另一种人,想象着孩子如何成长,于是生了孩子。为了给孩子最合理的成长环境,他们不得不自己先学着成长。孩子经历了所有人生必需的感受,像树木一样生长,但表面上却看不出来家长是如何爱他们的。这样的爱是无条件的爱。” 摘自李跃儿《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大自然是如此科学地创造和完善着人,在孩子幼小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穿梭于桌角和柜边的时候,柔软的韧带、缓慢的速度和轻盈的体重决定了孩子不大会在探索中严重地伤害自己,而生理上快速的新陈代谢又帮助孩子尽早修复那些受伤的皮肤和组织。所以,学会承受和适应伤痛的本领必然是在婴幼儿期完成的。
事实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是在受伤生病之后,孩子获得的更加宝贵的财富。而默默在一旁注视的家长从不走远,却也不主动上手帮忙,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距离。当双双第一次试图抓住床头独自站起来时,我看着她发抖的胳膊和左右蹩住的小脚,拼命地压抑住自己想上去扶她一把的冲动,咬着下嘴唇看着她。 她晃晃悠悠地寻找着平衡,马上就要摔倒了,我刚要伸出手,她却神奇地倒开了双脚,站住了!我本来想鼓励她两句,亲亲之类的,她却忙得没空理我,直接伸手去抓床头后面的空调遥控器玩儿。她的脚面上,是刚才别扭的站姿搓拧出来的一块红,但是她好像无暇去理会脚面的疼痛,她的眼睛里闪烁的是对刚才这点儿困难的不屑一顾。
舍不得孩子是套不着“狼”的,如果这条“狼”是孩子的自我成长,那么现在舍不得孩子,孩子将来可能就会被“狼”吃。另外,从学术角度来讲,必须要补充的一句话是,区分孩子成长中的困难和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这二者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应对和回避的处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些都需要家长敏感而细腻的爱。
网友评论
Diana——对于孩子们最初的挫折,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坚持自己对新理念的尝试,和长辈之间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的“太极”。而孩子,示弱的时间其实很短,一转眼,他们已经足够坚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394805.html
相关阅读: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