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安全感,则是孩子性格里头,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那部分。到底如何帮孩子建构好的安全感?理论太庞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但下面这几件事如果你都给到孩子了,其实就意味孩子的安全感建构成功了。最最重要的是,下面这些东西,旁人给不了,只有父母才能给。
妈妈的声音
胎儿6个月起,在妈妈肚子里就能识别出母亲的声音。
对一个略微焦虑不安的小婴儿来说,妈妈的一个“哎~”声回应就是治愈良药。
当妈妈对着一个小宝宝“说话”,小宝宝也会面带微笑,整个身体处于放松和愉悦当中。
妈妈的声音,对小小孩的心理安抚有奇效。哪怕孩子长大一些了,对妈妈的声音仍然相当依恋。
比如,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过这样一个情况:
孩子要求讲睡前故事。不过特别要求,不能拿书讲,而是要用嘴巴讲。
遇上孩子这样的要求,父母答应就好。有些时候,故事不太好讲,那么讲一讲父母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也都会听得很满足。
对孩子而言,照书念故事的时候,妈妈和孩子之间隔了书在中间。而直接用嘴巴讲的时候,链接才够有深度。孩子的心,也才更能感受到滋养。
抱抱
感知觉的发展,是一个孩子心智发育的开端,好比文明起源的第一丝曙光。每一种感官的启动,都对孩子的早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感官通道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唯有触觉是唯一被动发展的。
孩子不能自己触摸自己,只能等待父母来亲亲、抱抱以及做必要的抚触。如果家长经常抚摸孩子,那么孩子触觉的发展会更灵敏,安全感建构的也将更稳固。
《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抱抱为何那么有疗愈性。因为一个拥抱,就是一次接纳的体验。就像妈妈的怀抱。像子宫的包裹。
很多成年人在长大了以后会发现一个问题:触觉饥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饥渴症。
有皮肤饥渴症的人,非常希望得到触摸、拥抱和亲吻,而且容易对亲密关系过分依赖。根源就在于小的时候,尤其在0-3岁,父母没有给足孩子这些皮肤触碰和关爱。
孩子的安慰物
孩子们会发明很多的安慰物,比如自己的手,某个毛绒玩具,一个独特的词,等等。当然,还有备受争议的安抚奶嘴也是极受欢迎的安慰物。
可以说,这些都是孩子们与父母分离、走向独立的过程中,自行创造的小拐棍。
当孩子拥有一个安慰物,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太过依赖。有些男孩喜欢毛绒玩具,父母也会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没有男子汉气概。
说到底,这些都是父母的猜测。
一个孩子怎样才会过度恋物?
大量的婴儿成长观察和临床经验证实,真正的恋物癖在早年生活中,都有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母亲”,母亲的冷漠、情绪反复、缺席等等,会让孩子转而寻找一个母亲的替代品或象征物,后者的可掌控性可以帮助他建立完整的自我感,满足依恋的需要。
我们看到,这其实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但也是非常令人悲伤的自我拯救。
也正因为如此,只要父母能够给以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那么根本无需担心孩子会一直迷恋某样特定的东西。
关于安慰物,下面这篇文章也有详述,点击可看:
这些行为每个孩子都有,却被父母误解最深
宠物
一只陪孩子一起长大的小动物,会让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安宁,以及学会理解责任、爱的意义。
小动物的魔力当然不仅于此。
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小宠物是孩子良好的心灵创伤修复者,因为动物们是“非歧视性”的。
它们不会在意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如何,也不会在意他是否做了傻事或是否调皮。不论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小动物们都会给小主人无条件的关注。
在蒙受严重战争创伤的克罗地亚的一项调查发现,战争遗留给养狗或猫的女孩的精神伤害最轻微。
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出过类似的调查结论。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经过严格挑选的、健康温顺的狗医生来到自闭症患儿和智障孩子身边,使一张张原本木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些孩子对动物的需求特别敏感,喜欢抚摸并与它交流。
面对最耐心、最保密的小听众,他们打开心扉,逐步增强了与人交往的信心。
游戏
游戏之于孩子的心理意义,我们也曾反复强调过。
一个小小孩,其实在现实世界里经常会感受到挫败。对于自己的渺小、无力,他们其实知道的很清楚。
换位思考去想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总是被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比下去,那该要积累多少挫败感呀?
所以,孩子们需要一个渠道,去安抚他们受伤的小心灵。游戏就成为一个排解负性情绪的绝佳途径。
游戏是由孩子们创造出来的。游戏的每一个环节对孩子来说都是可控的。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自信。
特别建议父母在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学会适当示弱。每一次父母的示弱,都能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和快乐。对于孩子是非常好的心灵疗愈。
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爱好
我知道一个姑娘,爸爸早逝,妈妈外出务工,她就寄住在阿姨家里。打从小学开始,她经常被学校老师投诉。接到投诉,阿姨就是一顿打。
到了小学4、5年级,她就开始偷钱,撒谎,交男朋友……
后来她真正好起来,是因为舞蹈。
是在她读初一的时候,被接回到妈妈的身边,并且参加了校舞蹈队。
后来,她说,她找到了生命。
我也很喜欢《奇葩说》里呆萌的颜如晶。
都说她有轻微的自闭症。
日常生活中,她无法和人正常聊天,非常害怕和人单独相处。
然而,辩论拯救了她。
她依靠辩论不仅收获了朋友、鲜花和赞誉,也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更像是给孩子多留出了一条生机之路。
说到最后,当然,孩子最佳的安慰物,永远是父母本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259576.html
相关阅读:为何美国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学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
实行金钱奖励法注意三原则
5岁孩子必学的7种生活技能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