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童年做的最多的就是玩,不过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个普遍现家,孩子不知道怎么去玩了。据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在河边草地上打滚、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
看着这些文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人善意地笑着,有人相互耳语。有老师说,看看我们身边,现在有多少孩子经历过这些快乐?也有老师说,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即使给他们时间,很多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玩。
孩子连游戏都不会玩了,这该如何理解?其一,课业太沉重,竞争从零岁开始,兴趣班、各种补课等,孩子没心情、没时间玩。其二,孩子被功利开发弄得神魂颠倒,对“玩”失去了兴趣,童趣已退化很多,已扭曲为成人化的忍受负重、挥泪放弃。再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小大人”,小小年纪,说话成熟老到,对世态人情认识颇深,认识问题直逼“社会潜规则”,“不会玩”也就不惊奇了。
整个社会规则、家长和教育,用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拼命让孩子“早开发”、“过度开发”,不惜让孩子牺牲童年、失去快乐。作为一棵幼苗,孩子得到了催化和“强化拔节”,甚至得到了某种重大比赛的奖励。可这是一种怎样的成长呢?是一种当代版的拔苗助长。因为这种所谓的成长让孩子失去太多,甚至会养成畸形人格和不良心理。“拔本塞源胡作为,苗芽无故忽遭摧。助禾枉喜日盈尺,长夜潸然茎已萎”,这种“苗则槁矣”的成长终究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非和谐的成长。
美国教育强调玩,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注重分数,而更注重快乐、轻松、趣味。因为他们知道“玩耍和听故事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和实际所得之间的严重失衡,导致学业不佳和暴力行为等现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语)。因为他们知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有权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尽量保护孩子的原生态成长环境。
玩,同样能结出丰硕果实,比如“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是在培养生活野趣;“和人小小地打一架”是尊重孩子“捣蛋的权利”;“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是提高探险和挑战意识;“养小动物、采草莓”是让孩子独立担当,学会生活;“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是要激活科技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等。总之,就是激活孩子的淳朴童心,拥有一个充满趣味和韵味的金色童年。这种呵护意识恰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需要努力赶上的。
看到以上的内容,让我们每个人都心有所想,我们都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这该如何做呢?孩子在现在这种“社会潜规则”下怎么学会去玩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104425.html
相关阅读:如何教宝宝读书
0-3个月宝宝的运动启蒙
你晓得如何让宝宝轻松学数学么
儿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频发,孩子如何自保(幼儿网编辑)
玩玩具,让宝宝交往能力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