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自闭历程》
和中国电影《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自闭历程》观影思考
关于电影??
中国电影《海洋天堂》和美国电影《自闭历程》,这两部电影中的主角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人物,《海洋天堂》的主角叫大福,现实中大福是由妈妈照顾的,妈妈去世后在社会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清洁工,维持着自己的生计,在电影中改成了由爸爸照顾,由李连杰扮演这个角色。《自闭历程》的主角叫坦普•葛兰汀,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她现在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就孤独症和畜牧处理做世界巡回演讲,坦普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两个同样有着天赋的自闭症孩子在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下,他们的人格建构和生存能力的发展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对这两部电影进行对比赏析中,我们将大福爸爸和坦普妈妈帮
助孩子成长的理念和方法一一展示开来,供大家讨论和评判:什么样
的爱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起独立、自主、自信,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什么样的爱才是智慧的爱。
我想申明一点的是:这个章节不是讲解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和如何治疗的,也不是一篇关于自闭症的医学文章,如果读者需要更具体地了解自闭症,可以看相关的医学书籍,我们在这个章节中讨论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理念和方式。
《自闭历程》根据坦普•葛兰汀自传改编,坦普自幼患有自闭症,她的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对坦普的培养,她训练坦普说话,教导坦普礼仪和规则,让坦普在正常孩子的学校里读书。最后,坦普于一九八八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的畜牧科学博士学位。她是当今少数的人道主义屠宰场设计师,牲畜处理设备设计和建造专家之一,她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并经常性地巡回各地发表演说。
《海洋天堂》讲述了自闭症患者大福的故事,大福的爸爸将他作为病人照顾,替代他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基本技能,每晚睡前都是爸爸帮他脱衣服。大福每天跟随爸爸上班,不到学校学习,也没有同龄朋友,直到爸爸得知自己患上肝癌将不久于人世后,爸爸才开始对大福进行基本生活的训练。影片根据一个中国家庭的真实故事改编。
观影思考??
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成长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是天才自闭儿的坦普和大福成长的结果完全不一样。两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都付出了爱,但是他们给予孩子爱的质量有着本质的差异,坦普获得的爱帮助她建构高贵的精神自我,引领她走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大福获得的爱泯灭其精神追求,让他失去自我,挣扎在生存线上。由此,我们一起来思考。
1. 坦普妈妈的爱蕴含了怎样的智慧?
2. 大福爸爸的爱是怎样将孩子的精神溺于自己的需要中?
3. 卡洛克博士对坦普的帮助为坦普的精神建构了怎样的智慧?
4. 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是帮助孩子建构,还是让孩子的精神溺爱而亡?
当妈妈送坦普来到新汉普郡寄宿学校读书,妈妈第一次离开坦普,让坦普独自生活在这所学校里,看到妈妈离去时的不舍和坚定,我流下了眼泪。
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让孩子离开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的那一天,即使我们认为孩子已经有了充足准备,但我们还是担心孩子是否已经能独自面对未来生活,挂念孩子是否会在夜里流下思念我们的热泪,挂念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夜里的安睡……但我们依然要像坦普妈妈那样放手,即使流泪,也要转过身,不让孩子看到,将牵挂留在自己心里,将坚定传递到孩子心里,让孩子相信??这个世界属于他自己!
第一节 自闭症孩子的多种表现
虽然在这个章节中,我们的重点不是讲解自闭症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方法,但我们需要简单地对自闭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够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医学界认为自闭症是幼儿精神分裂,到了70年代,研究者们认为自闭症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缺失母爱引起的,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经修正了对自闭症病因的错误认识。现在的研究表明,自闭症是由于大脑先天性损伤导致,而不是由于教育或生活环境恶劣而诱发的疾病。
自闭症孩子两岁左右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两岁后突然表现为不说话。由于脑部功能发育不全,自闭症孩子主要表现为认知交流和社会性能力的损伤,缺乏解读他人心理的能力,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同时,自闭症还表现为焦虑、听力和语言损伤、对光和声音敏感、呈现单通道认知等。
仅从字面上理解“自闭症”这三个字,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的心理疾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自闭症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自闭症会带来人际交往困难,无法读懂他人的心思,不知道怎么与他人互动,因而会带来心理问题。如果自闭症孩子继发了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但如果因为自闭症就直接找心理医生来治疗是不可行的。
这两部影片中,通过坦普和大福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我们能够了解自闭症孩子多种损伤带来的复杂多样的表现。
缺乏解读他人心理和环境的能力
大福爸爸得了肝癌,下班回到家后又累又饿,疾病引起的疼痛让爸爸没法给大福做饭,就让大福先吃个苹果。大福拿起苹果后,一边吃一边使劲挤向躺在沙发里的爸爸,他完全不能够理解躺在沙发上的父亲此刻身体被疾病折磨,他也不能够主动考虑到爸爸是否需要自己的照顾,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
坦普在大学学习阶段,与一位盲姑娘成为了室友,她带盲姑娘到小电影室看电影,在为盲姑娘解说电影情节时声音非常大,干扰了其他同学的观赏,当众多女孩发出“嘘嘘”声暗示她声音小一点时,她将这样的“情节”连同电影情节一起解释给了盲姑娘:“还有女孩们发出的嘘声。”坦普完全不能够意识到她的大声解说影响了其他观众,缺乏解读环境的能力。
语言损伤
大福爸爸带大福自杀未成功,回到家里后,大福爸爸抱着大福说:“我不走,爸爸走后谁来管你?谁来管你啊?!”大福木然地回声般重复道:“谁来管你啊?”大福爸爸在大福见到刘校长之前就跟大福说:“大福,见到刘校长要问你好。”大福在面对墙上的学校领导照片时,重复着爸爸的话:“见刘校长要问你好。”影片中爸爸说一句,大福学一句,就像回声一样,这种情况就叫回声性语言。这是自闭症孩子语言损伤的表现。
坦普两岁多以后就不再讲话,这也是语言损伤的表现。
面对环境变化容易产生焦虑、狂躁
自闭症孩子面对自己环境中的一点点改变都会非常焦虑,这种焦虑的表现为狂躁、发怒、坐卧不安、大喊大叫等。坦普在姨妈农场里的时候,一天,当她回到房间,走到房间门口发现贴在门上写有“坦普的房间”的纸掉在了地上,推开房门后发现房间里出现了变化,她当即情绪失控,飞奔出房间,直接跑到挤压牛的机器里寻求平静;当坦普第一次进入学校分配给她的宿舍时,面对新的环境她焦虑不安,吵着要离开。
听觉损伤
坦普来到姨妈的农场,在住进姨妈为她准备的房间时,姨妈在一张纸上写下“坦普的房间”几个字,在写字的时候,坦普的耳朵仿佛被尖利的声音刺激了,她立即捂住耳朵,坦普听觉损伤表现为对声音特别敏感。
食物的单一
坦普只吃布丁和果冻,大福只喜欢吃鸡蛋和苹果,这是自闭症孩子食物单一的表现。
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是刻板性行为也是重复性的身体运动或者对某个物体的重复动作。” ①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坦普和自闭症孩子表现出来的旋转、在地上打滚、拍打等就是自我刺激行为,坦普认为这些自我刺激能够代替自己需要拥抱的感觉。
① 《异常儿童心理》,[美]埃里克•J?马什、戴维•A?沃尔夫著,徐浙宁、苏雪云译,第364页。
刻板动作
大福的刻板动作表现为走路转弯的时候,双脚要呈90度转折,然后才将身体转过来,他还喜欢张开手指做摇摆手的动作。
单通道认知
自闭症孩子表现出“缺乏混合不同感觉通道感觉的能力,如不能既看见一个人拍手,同时也听到拍手的声音”,“对于环境的某一个细节部分的选择性关注,而忽略其他重要特征,这使得自闭症儿童表现出隧道视觉或者隧道听觉,使得他们更难对周围的世界进行了解”。①
在《自闭历程》中,坦普的单通道认知在电影的一开始就表现了出来:她和姨妈在车上聊一部关于牛仔的电影,当来到姨妈农场时,姨父正和一位邻居聊天,坦普看见这个年轻人的脖子上的围巾和皮带,立即将电影中男主角的围巾和皮带与之配对,由此,坦普急切地问年轻人:“你是牛仔吗?”这个情节反映出坦普只用围巾和皮带的细节来作为判断牛仔的标准,而没有关注到判断一个人的身份的其他
① 《异常儿童心理》,[美]埃里克•J?马什、戴维•A?沃尔夫著,徐浙宁、苏雪云译,第366?367页。
更重要的环境因素。
在《海洋天堂》与《自闭历程》这两部电影中,充分地描述了自闭症孩子的各种表现,在此,我们不一一列举,在后面的章节里会继续就内容需要谈到自闭症孩子的表现。
第二节 自闭症孩子的天才
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大约70%的自闭症儿童患有智力落后。在这些儿童中,大约40%的儿童患有重度到极其重度的智力损伤,有30%患有轻度到中度的智力损伤。剩下的30%具有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①
自闭症孩子尽管存在智力损伤,“少数但绝对数量不小的一部分自闭症儿童会发展出碎块技能或孤立型能力。他们特定的天分可能是在拼写、阅读、算数、音乐或者绘画方面。大约有25%的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一种高出普通人平均水平的特定认知技能,也远远高出他们自己的智力总体水平。另外,还有5%的自闭症儿童发展了某种孤立的但是非常突出的才能,远远超出了正常发展的同龄儿童的水平。这些儿童被称为自闭症学者”。②
① 《异常儿童心理》,[美]埃里克•J?马什、戴维•A?沃尔夫著,徐浙宁、苏雪云 译,第365页。
② 《异常儿童心理》,[美]埃里克•J?马什、戴维•A?沃尔夫著,徐浙宁、苏雪云译,第365页。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具有上天赋予的使命,这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上天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大福和坦普是自闭症孩子,上天却赋予了他们常人所不及的天赋,为他们的生命打开了一道具有独特风景的窗户。大福和坦普都有超出正常发展孩子的特殊才能,假如你有这样一个自闭症孩子,那么你也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天才儿童。
天才就是上天赐予一个生命的特殊才能,这样的才能后天是难以训练出来的。比如大福能够与鲸鱼对话,坦普用图像思考。
大福的天才被埋没了
上天为大福打开的窗有两扇,一扇是大福对植物的兴趣,他喜欢花,每天他都坚持为自己家里种在阳台上的花浇水;到学校找刘校长的时候,他一看到花就驻足不前;另一扇窗是大福具备了与鲸鱼交流的天生才能,海洋馆里的鲸鱼一听到他的呼唤立即上前与他用鲸鱼语言交流,非常听从大福的指挥:大福的手指向左,鲸鱼的头就偏向左,大福的手指向右,鲸鱼的头就偏向右,大福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驯鲸人员。
然而,大福喜欢植物的天性没被父亲和学校老师发现,没有人为大福对植物的兴趣提供条件,如果当初父亲或者老师发现了大福这个兴趣,引领大福学习植物学的相关知识,为大福研究植物提供适当的
环境,可能今天的大福就像坦普一样,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大福的生命将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
更令人遗憾的是,大福与鲸鱼交流的天生才能也没有被父亲和海洋馆的老板发现,还有大福超人的游泳技能也被所有同情他的成人忽视了。假如父亲和海洋馆的老板发现了大福的这些超过同龄孩子的特殊能力,父亲完全可以鼓动海洋馆老板让大福与鲸鱼表演,这样可以为海洋馆增添一个精彩的表演项目,吸引游人来观看,在让大福快乐生活的同时,他养活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同时也为海洋馆创造了收入,大福的人生将快乐而满足,他会幸福地度过每一天。然而,大福的父亲没有懂得自己的孩子,他让大福学习打扫海洋馆卫生,老板在同情之下给了大福打扫卫生的工作,上天赐予大福的天才就这样被埋没了。
坦普的天才被保护
“自闭症儿童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这使得他们可以像照相机或录音笔那样记忆。” ①坦普是一个视觉思考者,她所具有的这种孤立但是非常突出的才能远远超出了正常发展的同龄儿童的
① 《异常儿童心理》,[美]埃里克•J?马什、戴维•A?沃尔夫著,徐浙宁、苏雪云译,第366页。
水平。坦普比大福幸运,她的这个才能被卡洛克博士发现并保护了起来,卡洛克博士引导坦普发挥自己的天才,一步一步进入到了对牛的研究领域,极大的研究热情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加之具有的天才能力让坦普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专家和学者。
坦普妈妈始终坚信坦普是“与众不同,而不是不如他人”, 妈妈虽然没有发现上天赐予坦普的特殊才能,但妈妈将坦普自主自立、自食其力作为爱的目标,为坦普发展天才能力奠定了人格的基础。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大福和坦普那样超过一般发展水平的天才,但上天赋予了每一个孩子长处和短处,如果说孩子的短处是上天关上的一道门,那么长处就是上天为孩子开启的一扇窗,故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父母,我们的天职就是要发现上天赋予了我们的孩子怎样的长处,然后帮助孩子利用自己的长处立足于社会,获得生存的机会和提升生命的质量。
第三节 智慧之爱VS溺爱
坦普妈妈和大福爸爸都爱孩子,然而,他们对于爱的理解、爱的信念、爱的目标、爱的方法不同,导致了坦普和大福所享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品质完全不同。智慧的爱会造就孩子高品质的人格,缺乏智慧的爱让孩子的精神溺爱而亡,给孩子带来人生的灾难。
爱的信念:积极正面VS消极负面
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坦普,妈妈坚持认为“她与众不同,不是不如他人”。这是坦普妈妈对孩子爱的积极信念,当她带着坦普来到了新汉普郡寄宿制中学时,我们看到了妈妈对这个信念的坚持。在与招生负责人交谈的时候,负责人说道:“我们在与特殊孩子打交道方面有丰富经验,情绪问题、神经行为问题,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坦普妈妈不能接受学校老师将坦普作为异常孩子,立即准备离开,在与卡洛克博士达成了共识后,妈妈才将坦普留在了学校。
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大福,爸爸坚持认为“他有病,本来就不如他人”,这是大福爸爸对孩子爱的消极信念。所以,他不相信大福能够具备基本生活能力,将大福当成一个“病人”来照顾,对大福力所能及的做饭、购物、穿衣等一切都包办替代,导致大福自理能力的发展严重滞后。
帮助孩子独立自主VS让孩子生活与精神都依赖他人
坦普妈妈爱的目标是帮助坦普自立自强,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所以,坦普很小就学会生活自理;即使她对超市的自动门感到恐惧,还是得自己购物;当她不满意大学老师给出的成绩时,她主动找到老师说明自己的实验结果,为自己争取公正的成绩;当她有了研究成果时,她主动找到杂志社的负责人,为这家杂志投稿;当她想进入牛场进行研究遇阻时,她想办法弄到了出入证;当她的挤压器被学校工作人员扔出宿舍时,她和姨妈一起说服学校负责人;当违反了校规时,她接受学校的惩罚……父母和学校并没有因为她是自闭症就对她有特殊照顾或者同情,这让坦普保持着自己的自立和尊严。
大福爸爸爱的目标是照顾大福一辈子,让大福生活与精神都依赖他人。大福不会穿脱衣服,不会做饭(连最简单的打鸡蛋都不会),不认识钱,不会购物,不会接电话,不会坐公交车……甚至将大福的幸福与
自己捆绑在一起。他在临死前告诉大福:“大福你看,海龟的寿命最长
了,爸爸过两天就会变成这个海龟了。不用担心没人陪你啊,爸爸整天都陪着你。”大福的幸福感寄生于爸爸幻化成的海龟,而不是独立于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这是多么的虚幻和无奈的幸福感!
保护孩子的尊严VS践踏孩子的尊严
坦普被姨妈从机场接到农场后,见到了姨父和隔壁邻居,坦普看到邻居的皮带和领巾立即想到了牛仔,于是,她冒失地问:“你是牛仔吗?”这时,姨妈微笑着提醒坦普:“你知道该怎么问好的。”坦普立即上前与邻居和姨父握手:“你好,我是坦普。”姨妈再没有说什么,她非常理解患有自闭症的坦普与人交流存在的缺陷。姨妈这样的提醒方式没有让坦普感觉到自己无能,没有伤害坦普的尊严。
坦普妈妈送坦普到新汉普郡寄宿中学就读时,一见到卡洛克博士坦普就很兴奋地与博士交谈,忘记了应该先向博士问好,此时,妈妈用一个他人难以察觉的手势提醒了坦普,没有让坦普感觉到自己因为忘记问好而显得难堪,在老师面前维护了坦普的尊严。坦普也从妈妈尊重自己的方式中学习到如何尊重他人。
爸爸带大福来到学校找当年的刘校长,大福独自跑到了学校操场玩了起来。爸爸急匆匆来到操场,当着操场上的老师和学生斥责大福:“你怎么乱跑啊。”爸爸的做法给大福带来的感受是:这个世界
是不安全的,自己很无能,没有听爸爸的话。
在学校的操场上,爸爸与校长攀谈起来,此时,爸爸拉着大福的手急切地说:“大福,这是校长,快打招呼,快!”爸爸的身体语言传递着对校长的阿谀,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样的阿谀就是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重”;同时,爸爸也给大福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你连个招呼都不会打,还要我来提醒,你真不懂事!”这让大福感觉自己的无能和自贬。现实中,我们常常做着与大福爸爸相同的事情,为了在外人面前显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伤害孩子尊严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满足孩子成长需要之爱VS满足父母需要之爱
妈妈送坦普到新汉普郡寄宿中学学习,这是坦普第一次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妈妈虽然担心坦普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担心没有自己的照顾坦普会遇到更多的麻烦,担心坦普又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妈妈还是要离开坦普,痛苦与坚强交织成了妈妈此时的复杂情感,临走时她对坦普说“照顾好自己”,转身离开后她才流下了眼泪。妈妈坚持让坦普开口说话,坚持让坦普上学,坚持让坦普到姨妈的农场做工……尽管妈妈为坦普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感到难受,但妈妈懂得这是坦普成长所需要经历
的过程,妈妈对坦普的爱是为满足坦普成长的需要之爱。
大福爸爸对大福的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大福成长的需要,因为爸爸的爱的目标和行动都不是帮助大福完成自身的成长。
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大福爸爸式的爱,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被父母剥夺发展独立自主性的权利,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包办代替:帮孩子穿衣服、洗澡、喂饭、收拾书包、选择大学专业的志愿、大学毕业后帮孩子找好工作、恋爱对象由父母做主决定、为孩子准备好结婚的房子、为孩子方便上下班买车、帮助照看孩子的孩子……很多父母一边埋怨着孩子要依靠自己,一边享受着孩子对自己依赖的快意,因为这种依赖满足了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欲望。
当孩子成年后,被控制带来的精神痛苦让孩子寻找解脱的方式,他们可以选择重新建构独立自主的精神自我,抛却父母施与自己的一切物质,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获尊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或许选择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沉迷于酒精、毒品和性,让自己在感官刺激中暂时忘记精神自我的痛苦;他们也可能放弃心灵的需求,安分地享受着父母的施与和掌控;他们还可能成为索取狂,变本加厉地向父母索取,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父母不满足就施以暴力;而一些人则在无力重建自我和不愿意沉沦之间挣扎,导致抑郁,最后以自杀了结不甘心的一生。
对孩子真诚之爱VS对孩子虚伪之爱
坦普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妈妈为坦普举办了圣诞派对。在与从前的邻居交谈的过程中,坦普的谈话方式和她一股脑儿地谈论牛让对方感觉到了不适,邻居们交换着眼神离开了她。派对结束后,坦普在床上翻滚着,吵着要挤压器来安抚自己的情绪,她不理解人们用眼神来交流,也不理解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与她交谈。此时,妈妈真诚地告诉坦普人们不喜欢和她聊天的原因:“他们不想听你的牛故事。”让坦普知道真相,直面自己不会解读他人心理的现实,这样才能够帮助坦普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与人交流的方式,这就是妈妈对坦普的真诚。如果妈妈无视坦普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安慰坦普:“你不要难受,他们是否喜欢你不重要,你是最棒的。”坦普会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缺陷的掩盖,反而伤及坦普的自尊。
在帮助坦普直面真相的同时,妈妈帮助坦普理解人类用眼神交流的方式:“你可以从我的眼睛里看到‘我爱你并尊重你’。”坦普回应着妈妈:“可是,我永远也学不会用眼睛去交流和表达。”妈妈深情地看着坦普说:“我知道。”这让坦普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无条件接纳,这一段情节充满了教育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大福爸爸没有帮助大福认识真实的自己,他放弃了帮助大福成
长,只有对大福的照顾,让大福对自己的生存感到无助,爸爸的爱是
空洞虚幻的;爸爸弱化着对大福的成长要求,用应对2岁孩子的方式来
与20岁的大福交流,他与大福玩躲猫猫游戏时,故意到柜子、冰箱、抽屉、阳台等地方找大福,边找边喊“大福你在哪里啊”,大福躲在爸爸明知的地方偷笑;大福还没有完全掌握对钱的认知,还没有学会如何打鸡蛋,完全没有搞懂如何购物,没有学会拖地……在大福不能够完成的每一项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都能够听到爸爸廉价的赞美:“大福真乖。”“大福真聪明。”内心明知孩子智力缺陷却动辄赞美孩子聪明,口是心非的赞美是爸爸内心伪装后呈现给大福的爱,所以,爸爸的爱是虚伪的。
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我VS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
坦普在厨房帮着姨妈摆放甜点匙和茶匙,姨妈发现她可以轻易地分清甜点匙和茶匙的细微区别,眼里露着欣喜的光芒,对坦普说:“你知道吗?你姨父分不清它们,有时候我也分不清,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评价让坦普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姨妈的评价帮助坦普建构了良好的自我认知。
爸爸在教大福拖地时,大福将拖地当成了游戏,大福做对了一个拖地的动作,爸爸就立即赞美:“大福真乖!”“我们大福真棒!”“大福真聪明。”当大福没有达到爸爸的要求时,爸爸非常生
气地冲着大福叫道:“你怎么这么笨啊,连个拖地都不会!”爸爸对大福的评价方式扰乱了大福的自我认知。“我到底是聪明还是愚笨的孩子?”这样的评价还给大福带来自贬和无能感。
懂得孩子内心需求VS游离孩子内心世界之外
坦普所就读的富兰克林皮尔斯大学管理人员不同意坦普将挤压器留在学生宿舍,这让坦普失去了安抚自己内心的帮助方式。假期里,坦普在姨妈的支持下,做了一个新的挤压器,并决定带到学校,坚持放进自己的宿舍。坦普的妈妈不支持这样做,她认为对患有自闭症的坦普要尽量避免特殊化,不希望坦普由于挤压器而让别人感觉到她的不同。而姨妈在这个事件上读懂了坦普的内心需要??坦普利用挤压器帮助自己适应着这个世界,继续完成大学的学习,姨妈和坦普一起来到学校,与学校管理人员据理力争,最后,将挤压器留在了坦普的宿舍。
爸爸教大福认识钱,大福关注着盘子里的鸡蛋,想着将鸡蛋变成马戏团表演者手里高高抛起的小球,当爸爸发现大福在关注鸡蛋后,自以为是地判断出大福是想吃鸡蛋了,于是,爸爸说:“大福,学完了再吃鸡蛋啊。”爸爸教大福学做炒鸡蛋时,大福感兴趣于鸡蛋在手上滑腻的感觉,爸爸却只顾着自己的需要??教会大福炒鸡蛋,喋喋不休地威胁大福不好好敲破鸡蛋就不能够吃饭。爸爸与大福的交流始
终不在一个“频道”上,不能够读懂大福内心的需要。
父母不能够读懂孩子的心,这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父母理解,陷入精神痛苦中。对于幼儿来说,表达这种痛苦的方式就是无端哭闹、经常生病、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则表现为亲子关系不和谐、反抗父母的教导、抑郁、离家出走、早期性行为、辍学、加入社会上的不良团体等。
正确的帮助方法VS错误的帮助方法
当姨妈明白坦普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时,给坦普示范开心时脸上的表情,并用相机拍下坦普的各种表情:快乐、生气、满足、高兴……让坦普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鼓励坦普不要害怕与他人的交流。
大福尚未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还不懂得如何使用钱来购物,爸爸就开始了考核:“大福,买一个电风扇要用多少钱?”这句话中的“买”是什么意思?“用”是什么意思?“多少钱”的“多少”指的是什么?……大福没有从实际经验中获得过这些词汇的概念,他无法将这些词语与词语所指的行为或者事物配对,所以他根本听不明白爸爸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面对爸爸的提问:“买东西要做什么?”大福背书似的回答:“买东西要给钱。”大福并不明白自己语
言后的相关行为,他的回答只是爸爸在家里硬性灌输的词汇罢了,最终的结果是大福的考核不合格,看着爸爸失望的表情,只会给大福带来“我真笨”的感觉。爸爸急于成功的目的让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需要大福尽快学会购物,但他完全不懂得如何帮助大福,也不从大福的能力水平出发来实施帮助。
爸爸带大福到了柴姨杂货店,开始考核大福是否学会了购物,大福因为不能够满足爸爸的要求而陷入了困窘的状态,此时,柴姨因为大福的困窘笑出了声音,这让大福感到难堪。如果柴姨懂得尊重大福,此时,她就不会发出笑声,而是会想办法帮助大福解除困窘。柴姨也的确想帮大福,面对爸爸坚持让大福说出要买什么东西,柴姨上前责备爸爸:“看你把孩子逼的!”然后直接从冰柜里拿出雪糕递给了大福。这样的帮助方式破坏了大福学习购物的过程,如果柴姨明白爸爸带大福来商店的目的是教会大福买东西,就会配合爸爸的做法,教大福学会购物。
玲玲在教大福接电话过程用了太多的语言:“大福,以后这个电话响了,要接电话,知道吗?这是玲玲打来的。”大福无法接收和分辨这些语言传递的信息,大福从来没有接过电话,不能够将“接电话”的语言与接电话的具体动作配对。玲玲拨响了电话,她将大福的手握住去拿起电话,但却没有将电话听筒靠近大福的耳朵,却问大福:“大福,听见了吗?”大福还没有学习到接电话的具体过程,玲
玲就与大福开始了躲猫猫的情感游戏,最后,大福还是没有学会如何
接听电话。
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广阔空间VS将孩子禁锢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妈妈为坦普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坦普进入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到姨妈的农场劳动,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让坦普不断面对环境的挑战,给她带来了更多成长契机:坦普带盲姑娘去看电影,她第一次主动将胳膊伸向盲姑娘,让盲姑娘挽着她一起到放映室,坦普不再排斥与他人身体接触,开始主动与同学同桌,主动与妈妈拥抱;坦普因为与同学打架被处罚,她慢慢学会遵守规则;坦普对牛的研究有极大的兴趣,让养牛场管理人员感动,主动帮助坦普在硕士研究论文上签字,主动找到杂志负责人为她提供了进出养牛场的通行证,为坦普后来的硕士课题研究和研究文章发表建立了基础;到超市购物遇到了宰牛场老板的夫人,获得了设计人道主义屠宰场的机会;与卡洛克博士谈论马的死亡,让坦普懂得了如何面对死亡。“你记住它以前的样子,不要记住它现在的样子……”在坦普的生命中,这些人犹如上天派来的天使,让坦普一点一点地蜕变,破茧成蝶!
大福的生活局限于家庭和父亲工作的场所,没有朋友、导师和同学,失去了发展社会性能力的机会和环境。玲玲的出现为大福带来了情感发展的机会,但是好景不长,玲玲很快就到其他城市表演去了,离开了大福。在大福父亲的追悼会上,没有人引领大福如何面对父亲的死亡,所有的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不谙世事的大福。
精神导师的引领VS被他人同情
卡洛克博士发现了坦普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视觉思考能力,精心设计了有关视觉的作业,他知道只有坦普才能够完成。完成了高难度的作业让坦普发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获得了群体的认同和尊重,看着坦普的杰作,那些曾经蔑视她的同学眼睛里流露出了惭愧,而卡洛克博士为坦普放火箭模型庆祝,更是对坦普极大的认可,改变了坦普在学校的人际环境。视觉作业让坦普享受到了研究带来的精神愉悦,为她后来设计人道主义屠宰牛的系统打下了精神基础。卡洛克博士对坦普的帮助充分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高级境界。
卡洛克博士帮助坦普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你的思维方式很特别,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别人不同。”当坦普害怕面对进入大学后的人际交往时,卡洛克博士为坦普注入面对人生的勇气:“坦普,将大学想象成一扇门,一扇将为你开启一个全新世界的门,你需要做的就是走进这扇门!”在后来的人生中,每当坦普遇到困境
时,都会想起博士的这些话语,引领着坦普向更高一级的生命状态
迈进,卡洛克博士成为了坦普的精神导师。精神导师就是孩子优质人格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能够帮助孩子建构高级审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领孩子达到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境界。妈妈帮助坦普建构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卡洛克博士为坦普指引的生命方向,共同承载着坦普的天赋,为坦普开启了实现生命价值的大门。
大福的生命中没有遇到精神导师,没有人为他进行独立自主精神意识的建构,更没有人引领他踏上实现生命价值的路,爸爸、玲玲、柴姨、海洋馆老板、民办学校老师和校长,他们给予大福更多的是同情。在父亲死后,大福生活在学校里,学校的老师只会为大福能够自己煮熟鸡蛋感到欣慰,而不能够看到大福精神的极度孤独。
实现生命的价值VS为温饱而生存
坦普对生命有着自己的解读,她对大学室友盲姑娘说:“我不想让我的想法随我一起死去,我得去做些什么,我知道我不可能懂得所有的东西,但我仍然希望我的生命过得有意义!”这便是坦普对自我实现的精神追求,这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层面,坦普在自闭症大会上的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独立、自主、有尊严的人格魅力。
大福在父亲死后依靠他人的同情和施舍获得一份清洁工工作
赖以生存,孤独寂寞,期盼着玲玲的电话,从海龟那里来回忆爸爸……大福挣扎地活在这个世界,他人过多地同情与施舍已经让大福的自尊萎缩。假如大福的天才被发现,假如大福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假如海洋馆老板能够懂得帮助大福,他可以在海洋馆与鲸鱼一起表演,施展他的天才,既能够养活自己也给人们带来欢乐。那么,他的人生价值也得以最大实现,他的幸福就会来自自己价值的实现,而不是海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坦普已经到达了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而大福停留在最低层次??生理需求。
尊重、支持、理解和帮助是智慧之爱的核心,获得了智慧之爱的孩子就能够实现生命的价值;禁锢和毁灭孩子精神自我的爱就是溺爱,孩子的精神追求在父母的控制中“溺”爱而亡!
第四节 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作答
在全国各地做这两部电影赏析的讲座,每次讲座后都会有听众提出这两个问题,在此对这两个问题作答。
提问一:“胡老师,大福的爸爸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你应该给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啊,很遗憾你没有给大福爸爸一些肯定!”
我的回答:“如果你想给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请不要要求我在这里给予大福爸爸肯定。我所做的是将大福爸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这些理念和方法给大福带来的伤害解析给各位,我绝不会说‘虽然大福爸爸伤害了孩子,但他还是爱孩子的’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混淆大家的思维,我希望我的观点能够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在观点问题上我不搞中庸,也不打太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提问二:“胡老师,在你的这次赏析中,我感觉你认为西方的教育比我们的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总还是有比西方好的东西,为什么你没有体现呢?”
我的回答:“我这次讲座的主题不是歌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史,
也不是中西方教育比较,仅仅是两个父母和两个孩子的比较。作为母
亲,在这里我向坦普的妈妈表示敬意,她告诉了我如何帮助孩子成为精神高尚、独立、有理想、有灵魂的人,她做到了。而对于大福的爸爸,我认为他阻碍了大福的成长,让大福未来的一生都挣扎在他人的同情和施舍中。请不要将他们上升为中国和美国的代表,而我也没有站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我仅仅是作为一个母亲在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我想,在中国已经不乏时刻都想着要歌颂祖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也不乏对我们的教育大唱赞歌的人,请不要要求我在这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也与你 ‘合唱’,如果你愿意,可以从《海洋天堂》中挖掘出中华文明,但不要要求我和你做同样的事情,可能我们的使命有所不同。或许,我的这场讲座能够让大家看清楚一些我们文明中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我们对人类个体发展规律的无知和漠视,对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建构的无知与漠视,对孩子需要什么品质的爱的无知与漠视。一个民族的伟大不是靠唱祖宗的赞歌来抬举,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正视自己的弱处,不断修正,学习他人之长,这样的精神才能够让民族变得强大。”
来源:《爱的误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97011.html
相关阅读: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