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70%的父母坦言他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这是一家机构对7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作的一项调查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科学地进行“零岁教育”?首先走出零岁教育误区——重视3岁以后的教育,忽略3岁以前的教育;重视智力培养、忽略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视左脑教育,忽略右脑教育;违反婴幼儿生理特征主观教育;神童式的教育。
误区之一:重视3岁后教育,忽略3岁前教育
尽管“零岁教育”已深入人心,但真正了解3岁前婴幼儿潜能和心理特点的父母却不多。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婴幼儿的潜能父母真的不知道”,它便道出了今日做父母的一个盲区。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那些刚做父母们的情形就会发现:对于3岁前的宝宝,父母们可为宝宝买各种昂贵的名牌——吃的、穿的、用的等等,但对于宝宝的心理成长、智力发展却不舍得多花一些时间和财力。
如把小宝宝交给阿姨或奶奶姥姥喂养就万事大吉。可是对于3岁以后的宝宝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买各种高档玩具;送最好的幼儿园,即使花上十几万也在所不惜;周末带着宝宝奔赴各种舞蹈、绘画、钢琴、英语等培训班开发智力,可谓用心良苦。而实际上3岁前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和心理成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
“二战期间”,美国一位叫丹尼斯的心理学家曾在孤儿院对婴儿做了一项实验:他把婴儿分为两组,两组都以同样的方式喂养,只是将其中一组与世隔绝,不与他们说任何话和有任何信息交流。后来这一实验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强烈的抗议,实验便停止了。可是当这批被实验的婴儿重返社会时已成为智力低下的幼儿了。尽管专家们精心教育、补救也无济于事。大多数到了19岁时只能达到7岁的智商,有的二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的智力发展有一个关键期。
另外,3岁前也是人的性格、品行和行为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模式有70%是在6岁前形成的,而3岁前就占了40%;20%是在2岁前形成的。只要做过父母的人都会有体会:一般来说,半岁的宝宝在脾性、行为习惯等已经开始慢慢地表现出来了,到了一岁半时就已明显地显现出来,到2岁虽说还没有定性,但已充分表现出来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当3岁的宝宝动不动就大哭、满地打滚示威的“小皇帝”时,才开始调教的话就很难了。可以说3岁前的个性、品性以及行为模式有可能对宝宝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心理医生在对他的病人作治疗以前要了解其童年和婴幼儿成长的经历和环境,甚至了解他母亲喂奶以及对待他(她)的方式。总之,人类仅会用哭泣来表达愿望到用语言表达、从坐立、爬行到直立行走甚至个性性格和行为模式雏形的建立都是在1岁左右完成的。可见婴儿期是人一生中成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因此3岁前的教育有着它深远的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94632.html
相关阅读: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