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这样对待孩子得不偿失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潜能开发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有一天,言言左手拿着一杯水,右手拿着一支棒棒糖,喝一口水,吃一口糖,很开心。过了一会儿,言言大声喊嫂子。

  “妈妈,你快来看啊!”

  “怎么了?这么大声?”嫂子应声走过去问。

  “妈妈,你看我的糖长大了呢!”言言把糖放在水里,糖看起来大了很多。

  嫂子一看就生气了,说:“言言,快把你的糖拿出来,一会儿化没了呢!”

  “不!”言言一脸认真地说,“我要等它长得大大的呢!”

  事情的结果是,言言在嫂子的催促下拿出了糖,一脸不高兴。嫂子也余怒未消,对言言说:“不想吃以后不给你买了,省得你这么糟蹋!”

  当时我就在旁边,触动很多。我想到那些怕冬天里玩雪湿鞋子而不让孩子出门的父母,因为怕孩子感冒而大声斥责孩子雨天里兴奋的蹦跳的情景,因为害怕孩子划破衣服或者皮肤而禁止孩子随意攀爬、钻窟窿的老师;我想到那些因为孩子吃饭掉饭粒就每天坚决喂孩子的爷爷奶奶,想到因为孩子捉迷藏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暴跳如雷的妈妈,想到因为孩子拆开玩具再也装不上就教训孩子的爸爸,想到那些怕孩子打了盘子或者烫了手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干的外婆外公……

  我觉得分清“大”“小”很重要。糖化没了又有什么关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以及支持孩子观察探究的兴趣才是“大”。

  观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与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如果说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加工厂,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门岗,记忆力是思维活动的仓库,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那么观察力就是智力活动的侦察员。

  事实上,只要我们能注意到“大”“小”之别,完全可以鼓励孩子观察糖能否继续长大;还可以让孩子观察糖是如何变小的,最后又是如何化没的;更可以把别的东西放到水中引导孩子观察,让孩子明白“不但糖能‘长大’,别的东西同样能‘长大’”,使孩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难道这不正是传说中的“学习”吗?

  糖是“小”,相对而言烫了“手”或者“感冒一次”就“大”了不少,父母有强大的保护孩子的本能,很容易施以“禁止”或者“保护”。可是,这个“大”如果和孩子从此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来比,那这个“大”就依然是“小”。或许有人说,那么“电”呢,如果孩子喜欢去摸电,我们不该禁止和保护么?当然应该保护,但是如何做很有讲究,如果孩子想去摸插座或者电门,当然应该制止。但不是制止就完了,可以问孩子:你想知道电是什么对吗?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那么我们就不妨麻烦一下,找一个工具,让孩子用手接触不同伏特的电,当电达到让孩子明显不适的情况时,告诉他刚才他要摸得电比这要强烈的多,孩子还会去扣插座么?不同的是,这样做在保护的同时,孩子还了解了电,了解了为什么插座不能碰。

  父母不容孩子有任何闪失和不足的心态,常常把自然而然的事情变成难题,把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比如孩子的吃饭和穿衣。很多家庭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着急,为孩子不知道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添减衣服而生气。这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问题,饿了吃饭、穿衣御寒是人的本能,任何一个心智正常孩子怎么能不懂呢?可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确不懂。为什么?因为在他感受到饥饿和寒冷之前,大人们早就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根本没有过自己为这些事操心的机会。为什么纠正孩子饮食不规律的习惯、在寒冷的天气里舍弃自己喜欢的衣服换上更为保暖的衣服这么难呢?因为大人们舍不得让孩子经受挨饿和受冻这些自然的教训。

  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个孩子都具有其发展的所有资源,而他们的兴趣则是天赐的航标。身为父母的我们不是没有保护他们的责任,只是我们应该防止束缚式保护,身为父母的我们不是不去疼爱孩子,只是“深爱之必为之计长远”。只要我们能从发展的角度看,辨清“大”和“小”,亲子教育的现状就会大大改观。文/孟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91768.html

相关阅读: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春季宝宝户外踏青4大注意事项
让孩子变笨的十件错事
学习至深夜 为啥成绩上不去
让音乐成为放飞心灵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