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者?不能容忍孩子的无理取闹?孩子的眼泪总是让你心软?如果这些特征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么你很可能陷入了为人父母的误区。
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父母们摇头感慨孩子这样那样的毛病时,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父母自己的问题。
误区之一:全能父母
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但是很多父母往往竭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全能形象。比如,孩子要听故事,父母再累也硬着头皮讲;孩子问问题,父母不懂也装懂,告诉孩子错误答案或者打击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父母因工作压力情绪不佳,回家借一点小事情向孩子发火,却不会向孩子道歉,承认是自己的错。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
1.孩子很难有一颗体贴父母的心。因为父母永远是强者,是不需要帮助的。
2.孩子错误认为:失败、负面的情绪(如伤心、难受、哭泣等)和弱点都是不好的事情,不能表现出来。
3.父母的榜样告诉孩子,承认错误是软弱的表示。
遇到这类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向孩子承认自己的有限、弱点和负面情绪。即告诉孩子:父母也有很累需要休息的时候,希望你能体贴父母;父母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不过很愿意和你一起来查找答案;父母心情不好,并不是你的问题;父母刚才向你发火,是不对的,请原谅。
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当在生活点滴中展示给孩子一个全面真实的父母形象,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认识自己,正确处理自己的失败、负面情绪和弱点,健康地成长。
误区之二:受伤的父母
如果孩子向你发脾气或无理取闹,可能会让你很伤心,因为你对孩子倾注了爱,为孩子做了很多。比如,当孩子对妈妈发泄怒气的时候,有的爸爸常会这样对孩子说:你这样对妈妈无理,会让妈妈很伤心,还不赶快安慰一下,让妈妈开心起来。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
1.把孩子放在做父母的角色,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所不能。
2.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罪疚感,自己需要对妈妈爸爸的感受负全责。
3.把问题变成了父母的感觉,而非孩子该承受的后果。
4.容易让孩子轻视父母的脆弱。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平静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同意我做的某些决定,需要以尊重的态度提出来,因为这样没有礼貌的行为让妈妈很难受。希望你下一次能够注意。不过,这次你要为自己不礼貌的行为承受一些后果……
孩子当然也需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确让父母很不喜欢,很伤心,这会在孩子心中建立体恤他人的责任感。但更重要的是,管教孩子是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而不是父母的感受。
误区之三:受孩子控制的父母
不少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常常不是根据价值观或原则,而是根据孩子的反应。比如,当孩子没有做完作业,却哭闹着要看电视,并且越哭越厉害时,父母看孩子如此难受,心里一软,就将以前和孩子约定的规矩抛在脑后,于是孩子的意愿得逞。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大多都本能地懂得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声调和表情,来操控父母。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
1.父母的权威性削弱,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说话不算数。
2.孩子认为任何原则或者规矩都可以改变。
3.父母说话可以不算数,孩子也可以不遵守规则。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做法是:认可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但是规则必须遵守,只要简单地说“不”就可以,并且坚持到底。
在乎孩子的感受是正常的,因为你爱他,但是你作为父母是家里的头,需要按原则做决定,而不是由孩子的感受来决定。
误区之四:角色永远不变的父母
俗话说,孩子愁生不愁长。一直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往往容易无视孩子的成长,以不变应万变,忽略了父母角色的变化。比如,一向听话的11岁乖乖女怎么现在老和自己对着干;8岁的儿子最近老冲着父母叫嚷:不要唠叨,我知道!当这些情形出现的时候,表明一个信号:孩子长大了,父母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孩子不同成长时期,父母角色的调整
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期
成长特点
孩子的需要
父母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婴孩时期
适应周围一切的环境
(哭笑)
需要安全感和爱
照顾者,全身心照顾孩子。
孩童时期
人格的成型时期
(不断地提问)
需要肯定和称赞
陪伴者,多陪伴及参与孩子的活动。
少年时期
价值观形成时期
(明显的独特的兴趣爱好)
需要教导和鼓励
开导者,因材施教,少说教,多鼓励。
青少年时期
独立意识形成时期
(喜欢有独立的空间)
需要接纳和沟通
朋友的角色,理解和接纳孩子心灵的挣扎、各样的质疑,甚至叛逆的行为,并坦诚与孩子交流意见。
青年时期
越来越独立
(多数时间和朋友在一起)
需要尊重和参谋
参谋者,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结婚以后
整个生命完全独立
(离开父母)
需要提供经验
守望者,尊重孩子及其配偶组成的家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89496.html
相关阅读: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