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式早教固然好,而生活式早教也必不可少。“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早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每周上一次的早教课就能够解决的,更何况早教机构费用高,投资大。于是有些家长提出:为什么不能在家里来个“生活式早教”呢?
网友何妈妈:“我对于新生事物一向很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女儿刚满一岁,已经参加过好几种早教培训班。然而春节过后,我突然对给孩子报早教班失去了兴趣,去早教班上课已经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经开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何谓“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这个早教理论并不新鲜,但确非常适合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因此有望在今后几年内得到迅速普及。生活式早教的前提是父母的用心参与,用心指导。
早教要“润物细无声”
案例:一位早教专家李老师的女儿,6个多月会叫妈妈,14个月时能流畅地说6-8个字的句子。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家里某样东西的位置动过她能很快发现;社交能力一流,出去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玩东西肯轮流、愿分享;生活习惯很好,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手脏了要求洗干净,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晚上睡觉前主动刷牙洗脸……
上述情节,可以说并不是早教机构能够轻易实现的培训效果,这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早教结晶。
李老师特别注重从五个方向: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带领宝宝认知事物。有了全面的育儿方向,接下来就是亲身充分与女儿互动: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读书、散步、收拾东西。同时,要用心观察孩子成长的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段采用富有针对性的育儿方法,比如在给女儿做分豆子游戏时,训练她的精细动作;在听儿歌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时,锻炼她的语言和乐感;在收拾玩具时培养她的自理习惯。
在家中早教,可以配以一些辅助的早教产品或早教机,全面的指导家长参与到早教育儿当中,由此家长完全可以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让宝宝得到最好的早教体验。
发现身边的“生活元素”
用心是早教成功的关键,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据了解,孩子首先用嘴来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为了满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会非常享受于抓和扔东西,如果这时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动”、“安静”,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发展需要。
家长应该循序渐进的体验与宝宝一同成长的乐趣,教宝宝基础知识,给宝宝读故事,陪宝宝做游戏,一起看看配套动画片。这些,可以说是一扇打开早教的门,细心的家长要借机把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变成教具。借机把自己的家庭“改造”成宝宝乐园:电话、窗帘、牙刷、浴缸、毛巾、电视遥控器、沙发、抽屉、衣服鞋袜、茶杯、锅碗瓢盆……这样孩子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认知水平。
现在行动,你才是宝宝的启蒙老师
“工作带孩子,都快忙死了,那还有心情早教?”谈起“生活式早教”,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专家表示,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早教尤为重要,仅依靠早教班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从宝宝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来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两种主要形式。目前大多数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持续性差。家庭早期教育来自父母亲特别是来自妈妈,这种早教是婴幼儿最容易,也最快乐的接受方式,家长在生活中教育是最省时和便利的,而且经过指导的家庭早教不仅吸收了专业早教的优点,而且继承了家庭教育的优势所以效果显著。只要行动起来,将早教意识渗透到每个细节之中,家长就是宝宝最好的启蒙老师。
小编点评:
生活式早教已经悄然流行,这对家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境尽管单一,但家长可以利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宝宝集中精力,充分调动家里的每一个生活元素,把家变成“宝宝乐园”,让宝宝在发现与探索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84097.html
相关阅读: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