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爱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坚强、开朗、大方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既能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又能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
2、父爱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满足
父亲是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一般来说,母亲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多会选择做一些安静而缺少变化的“小游戏”,比如手指游戏,念童谣等。而父亲则会更多地与孩子玩运动量大而刺激的“大游戏”,比如追逐跑、骑“马浪浪”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
3、父爱能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幼儿对“两性关系”的认识最早来源于家庭。如果男孩与父亲交往过少,则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而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性的认识,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
“父亲教育”的方法——耐心育儿,积极承担教养职责
所谓“父亲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虽然参与沙龙的父亲们已经体会到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实施“父亲教育”还是一个“门外汉”。以下就是一些小小的建议:
1、走近孩子,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祖辈帮忙带孩子已成为时下一种流行“风尚”,这无形中也给父亲减轻了负担。他们往往会利用“反正有人帮我老婆带孩子”的借口来逃避教育子女的责任。时间一长,夫妻关系将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父亲需要从母亲的背后走出来,与妻子一同担负起照顾、养育子女的责任。作为父亲首先要做的是尽力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自己的妻子。同时夫妻俩还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应有的爱慕行为。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是多么地温暖。
2、亲近孩子,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
游戏是父子(父女)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3、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
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聊天,通过这些最基本也最平常的交流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同时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作出适宜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
4、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世的原则
当然,“父亲教育”也并不是一味地关心、爱护,任其为之。当孩子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时,父亲也要及时站出来,告诉孩子做人的基本准则,“该出手时亦出手”!重要的是,说了这些话,父亲还得以身作则去做,让孩子从自身的行动中看到这些道理。
新时代的父亲们,请你们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从母亲们的背后走出来,加入到共同养育子女的行列中,让你们的孩子在回顾自己的成长之旅时能深深地自豪:“我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71008.html
相关阅读: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