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举行的一次近42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题为“给我一点儿时间”的作文比赛中,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得没有一点儿自由,压力特别大。其中有孩子写道: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等等。
这种情形肯定是为孩子殚精竭虑的母亲始料不及的。这就提出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话题:什么是真爱?怎样去真爱?
一、爱不能强加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如何爱孩子,却是许多父母未必能及格的考题。
孩子虽小,却是和父母有平等权利的人,爱不能强加,爱是有尊严的享有。
美国有一个儿童父母双亡,后被一富豪资助,从此顺利地长大,并完成了学业。这个儿童的成长过程,经常被一些媒体跟踪报道。
在他大学毕业前,又有一位记者找到他,问他是不是很感谢资助他的那位富豪,打算毕业后怎样报答他。谁知这个孩子却说:“不,我不感谢他,他用我的贫穷来换取他的名声,我们是一种等价交换,根本不需要报答和感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有尊严的,即使是弱小的人。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表达关爱的时候,尊重是第一位的。没有尊重的爱是一种伤害。
我们成年人还常常被人一厢情愿地去安排做不情愿的事,用这样的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就会明白怎么把真爱给孩子了。
二、留出足够空间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我说,你吃鸡蛋的时候观察过吗?所有的鸡蛋都有空隙,因为有空隙才能生存。如果鸡蛋变成实心的,必死无疑。我听了深有同感:我们难道还不如一个鸡蛋吗?为什么不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在磨难中站立起来的。如果大人替孩子打理一切,化解所有磨难,一时顺利了,或许换来终生的软弱和依赖。
在一次夏令营中,辅导员老师晚上查铺,看见床底下竟然还躺着个人。这位老师心里一惊,拿手电筒一照,这才发现这位躺在床下的人是床上学生的爸爸。这位爸爸看到老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儿子睡觉不老实,总是蹬被子,有时候会从床上滚下来,我担心啊。您别声张,明天天不亮我就偷偷回去,您千万别让大家知道。”
我曾目睹一个场面:一个妈妈送读初中的儿子上学,同学们见了一劲儿挤眉弄眼,妈妈刚刚离开,孩子们就嚷了起来:“宝贝,妈妈送来的?”“你真是一个乖儿子啊!”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也许不会想到,您的爱的举动可能让孩子很尴尬呢!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包办而能力低下,并因无能而自卑,因自卑而愈加无能,如此循环,后果可以想见。
父母生儿育女,就有了爱的责任,爱的唯一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除了学习,更要注重品德、性格、体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单纯注重学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畸形的,不能真正适应未来生活,他们的独立性、动手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才干都会有缺陷。一直以来所说的“高分低能”是这类缺陷的形象化。有人认为“高分低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把原因归结为“独生”。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品质和能力。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一点上,上帝对谁都不会免费。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既然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三、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我经常写的8个字是:“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亲身体验过了,才叫真切的经验,每个人实际上都是靠着经验来生活。你相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你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怎么样做是安全的,怎么样做是危险的,这些都是你的经验告诉你的。所以我们如果对孩子包办代替,就使他丧失了这一切,使他们变得无能而脆弱,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能运用,遇事就惊慌失措。现在出现一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30岁儿童”,指的是30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这是一种人的退化。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警醒。
我给父母们的建议就是“三要三不要”: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不要代替孩子决定,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不要代替孩子体验,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品尝;不要代替孩子总结,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67879.html
相关阅读:母亲节 宝宝的感恩教育补上了吗?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来越听话,我却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
孩子以下四种行为,易被父母误解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