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Vanila的妈妈在下班的路上从宠物店为5岁的女儿买了一只小兔子。Vanila可高兴了!妈妈回家刚放下兔笼子,她就从冰箱里找出一条胡萝卜,塞进兔笼里,然后蹲在一旁,想看看兔子吃东西的样子。可是,兔子却跳来跳去,就是不吃东西。Vanila看到妈妈走了过来,就问妈妈:“兔子不是喜欢吃胡萝卜吗?怎么它不吃呢?”妈妈说:“它刚到我们家,还不习惯呢。”第二天早上,Vanila一起来就跑去看兔子,胡萝卜不见了!Vanila打开冰箱,但没有胡萝卜了。她着急地问妈妈:“妈妈,没有胡萝卜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院子里有一些车前草,你摘一些试试给它吃。”Vanila到院子里摘了一把车前草,放到兔笼里,但兔子还是不吃。Vanila问妈妈:“怎么兔子还不吃东西呢?”妈妈说:“可能它肚子还没饿呢。你晚一点再喂它看看。”到了中午,Vanila又到兔笼边上看,她很高兴地发现,兔子在吃草了……
喂兔子吃草 教孩子思考
喂小宠物吃东西,这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简单的过程。但是,如果家长善于引导,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培养孩子科学思考的过程。和很多小朋友一样,Vanila原来以为小兔子只是吃胡萝卜,因为幼儿园讲故事时,小兔子总是吃胡萝卜的,有些老师甚至把“兔子吃萝卜,小狗吃骨头,小猫吃鱼”当作“标准答案”,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兔子只吃胡萝卜”的思维定势。因此,Vanila看到冰箱里没有胡萝卜就着急了。妈妈提醒Vanila可以尝试摘一些草给兔子吃,这就打破了在Vanila头脑中原有的“兔子只吃胡萝卜”的思维习惯,拓宽了孩子的思路。如有没有车前草了呢?Vanila就会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替代食物”喂小兔子。而多样性是科学思考的重要特点之一。
提出有趣问题 教孩子探索
“小兔子为什么不吃东西呢?”Vanila从观察中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能提出问题,表明孩子在思考。科学思考的另一个特征是情景性。同一个“兔子为什么不吃东西?”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答案。Vanila第一次喂食时,兔子不吃东西的原因是因为“陌生”;第二次喂食时兔子不吃东西是因为“还没饿”;或许Vanila将来还可能遇到一些别的原因,例如“食物不干净”或“兔子生病了”。第二次兔子不吃东西时,妈妈让孩子“晚点再喂”,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兔子不吃东西?”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或许,这就是孩子最早感受的“变量控制策略”呢。
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体验提出问题,而后引导孩子去感受和探索答案,孩子经验建构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学会自主思考的过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61686.html
相关阅读:儿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频发,孩子如何自保(幼儿网编辑)
如何教宝宝读书
你晓得如何让宝宝轻松学数学么
0-3个月宝宝的运动启蒙
玩玩具,让宝宝交往能力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