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需要居孩子精神需要的首位,其中尤其以亲子间的情感纽带最为强烈与牢固。父母一贯一致地、稳定地、有节制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以使孩子免受焦虑感的折磨,获得快乐和满足,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同时也是孩子日后获得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和爱心、懂得思念和回报等社会情感的基础。在情感优先原则统领下,情感的关怀滋润着孩子性格的成长,激发积极情感潜能的发展。生活在爱和关怀的环境中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对成人和环境感到安全,情绪积极愉快,很容易与人沟通,能顺从地与成人配合,能安全积极地从事各种学习和探索活动,他们的善解人意常常使人感动。如有一个2岁8个月的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母亲,以为上托儿所会很不适应,谁知他上托儿所后几乎没有哭,才去时有几次主动向老师表示:我想妈妈,老师说:你就想想吧。过一会儿,孩子主动对老师说:你还生我的气吗?老师说不生气,并抱抱亲亲他,他很快就对老师产生了安全感。
相反,缺乏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胆小、恐惧、退缩或暴怒、逆反等消极的情绪行为。他们如果在3岁前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后又得不到重视,那么长大后也会在性格中存留多疑、妒忌、过分敏感、自我烦恼、时时感到来自各方威胁等等的痕迹,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功。“3岁看大”也是指这一问题的。
我们把情感问题作为原则提出来,是希望成人对这一潜能开发有足够的重视。它不是某一领域的学习,它是所有领域的原动力也是所有潜能内涵的构成要素。对此,建议成人注意以下问题:
1.3岁前孩子应该更多地和父母在一起。任何情感都代替不了亲子间的关系。并且这种照料是连续、不间断的。需要入托时,应进好的托儿所。频繁地更换照料者是极为不明智的。
2.婴儿期就有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分化,快乐、兴趣、惊奇、厌恶、愤怒、恐惧、悲伤等基本情绪都已显现。成人应该设法多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的发生率。如细致的生活照料,让孩子感到舒适,多陪伴在孩子身边,不使孩子感到孤独,多做亲子间的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有趣。
3.当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发展时,应该理解和宽容,应该支持和信任孩子去实践,去探索,去“冒险”,在克服困难、消耗体力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成人应该由衷地分享孩子的快乐。当孩子有交往要求时,也应支持孩子之间的愉快交往,感受到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有位父亲给自己的小女儿取名高兴(小名)和快乐(大名),他希望自己的女儿永远高兴和快乐,他对待孩子特别宽容和理解。这样的孩子,如果以后的情感环境是比较稳定的,长大后就会有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会笑对人生可能碰到的苦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13362.html
相关阅读:学习至深夜 为啥成绩上不去
让音乐成为放飞心灵的天堂
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让孩子变笨的十件错事
春季宝宝户外踏青4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