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3.1.1 倾斜角与斜率”。我说课的程序主要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组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人生智慧,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在新的问题的情境中,去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 斜率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知识及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三、说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感受程度不同,学习热情、身心特点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如何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本节课将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打开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 )时也让学生领会到,直线的倾斜角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因为研究直线的需要,从而明确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触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展开。
2、探究发现:
(1)直线的倾斜角:
有新课导入直接引出此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但是容易忽视其中的重点字。因此重点强调定义的几个注意点:①x轴正半轴;②直线向上方向;③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度。由此得出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2)直线的确定方法:
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二者缺一不可。
(3)直线的斜率:
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区别:
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因为90°的正切不存在。)
(4)由两点确定的直线的斜率: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经过两点P1(x1.y1),P2(x2,y2) 直线的斜率公式: (x1≠x2)。
3、学用结合:
(1)例题讲解:教材第89页到90页例题1和例题2。
例题的讲解主要关注思路的点拨以及解题过程的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3.1.1 倾斜角与斜率”。我说课的程序主要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组成。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在新的问题的情境中,去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 斜率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知识及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三、说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感受程度不同,学习热情、身心特点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3)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如何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本节课将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打开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直线的倾斜角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因为研究直线的需要,从而明确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触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展开。
2、探究发现:
(1)直线的倾斜角:
有新课导入直接引出此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但是容易忽视其中的重点字。因此重点强调定义的几个注意点:①x轴正半轴;②直线向上方向;③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度。由此得出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2)直线的确定方法:
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二者缺一不可。
(3)直线的斜率:
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区别:
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因为90°的正切不存在。)
(4)由两点确定的直线的斜率: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经过两点P1(x1.y1),P2(x2,y2) 直线的斜率公式:(x1≠x2)。
3、学用结合:
(1)例题讲解:教材第89页到90页例题1和例题2。
例题的讲解主要关注思路的点拨以及解题规范书写。
(2)课堂练习:
教材第91页练习第1、2题
4、总结归纳:
5、布置作业:教材第91页练习第3、4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lu/157680.html
相关阅读:鄙视别人的话语
精明的女人不会跟老公谈论的十个话题
一辈子都在忙着,累着,奔波着,不论多苦,事,还是没做完。人,
果戈理妙语录 论天然
犯不着吃回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