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者, 他在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极其艰苦的日子,作为国人, 我们必须要了解:
1975年隆冬季节,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解放军三五医院住了一年半,毕竟癌症问题是个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题,尽管由来自全国各地最好的医学专家为他精心治疗,但他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且渐渐地发展到了晚期,那颗伟人的心脏在微弱地跳动着。
那是一个天低云暗、朔风呼啸、白雪飞舞、冰冻地裂的寒冬。
深夜里,大多数北京人已进入梦乡。外面呼呼地刮着刺骨的西北风,病室里暖融融、静悄悄。
此时,夜间的病室里只开着几盏床头灯,光线微弱,值班的专家在心电图监测仪旁注视着荧光屏上心脏跳动时的电波变化。几位护士守护在周恩来的病床旁。她们测脉搏、量血压,精心地观察输液瓶里输进病人血管里的各种液体:葡萄糖盐水、血浆白蛋白、新鲜血液和各种抗菌素的输入速度与剂量,还有全身上下纵横交错着的许多管子的输入和排出的情况。
自12月27日深夜,周恩来突然发生昏厥,经医生及时抢救,生命虽然暂时维持下来,但这正说明他的精神与体力已经消耗殆尽。这时,身高173公分的周恩来,他的体重只有几十斤。他躺在病床上,盖着被子,爱情语录,胸部起伏活动微弱,离他几米远处,几乎看不到这巨人的身躯。当你走近床边,才见到他瘦骨嶙峋、脸色苍白、满脸胡茬,他的眼睛亦失去了昔日那炯炯有神的光彩。
他仰卧病床,目光凝视着房顶,轻轻地嘘气,或是长长地叹息,( )很少言语。他即便说话,声音也很低微。不过,他偶尔跟身边的人说上一两句话,吐字仍然非常清楚。这表明他大脑的思维功能依旧完好无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理解、分析与判断能力仍是健全的。
不过,在那一段时间里,包括他尚未住院,还在西花厅输血的时候,他对由蔡瑶铣和岳美缇两位录制的岳飞词《满江红》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曲子他每次可以听多遍,每一遍都听得很入神。那岳飞词中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辛弃疾词里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邓颖超再也无法克制自己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底的悲痛与无奈,她,本可以大哭一场、大喊大叫地宣泄出来。但是,邓大姐没有这样做。大姐的一生也毕竟经历过无数风浪,她意识到必须,也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她不能因悲伤过度而病倒,还有许多事情正等待着她去做。周恩来的身后事需要她来料理,特别是他们间相约要进行火化而不保留骨灰的大事必须由她请示党中央,在得到批准后方能了却恩来的心愿。
一颗伟人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按常理,人,不该有太大的区别,毕竟都是五脏俱全的血肉之躯。但周恩来的确与众不同。他不仅是伟人,而且是真正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超人、铁人、英雄。若是一般病人,即使外科医生极为小心,动手很轻,也会忍不住换药时因刀剪等手术器械触碰创口时鲜血直流引起的剧烈疼痛,而大喊大叫了。这种时候,即便病人喊叫,外科医生也是同情、理解和体谅的。
但周恩来毕竟是周恩来,他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偶尔身体不由自主地抽动几下,额头沁出豆粒大的汗珠,或是极其轻微的哼两声,就这样,他还要说几句安慰医生的话,叫专家们不必介意,他怕自己的哼哼声使专家下不了手换药!在场的人(亦有非医护人员)看到这种情景,无不含泪伤心,同情和钦佩,真是了不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lu/106212.html
相关阅读:果戈理妙语录 论天然
一辈子都在忙着,累着,奔波着,不论多苦,事,还是没做完。人,
犯不着吃回头草
精明的女人不会跟老公谈论的十个话题
鄙视别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