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③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勘测规划。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有石焉,翳于奥草 奥:深
C.使命芟其芜,行其涂。 行:行走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 迩:近处
9.C(行:平整,疏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B. 有泉焉,伏于土涂
咸会于谯门之内
C.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D.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10. B(B.均为介词,“在”。A.连词,“才”;连词,“于是”;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11.A(“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无据。)
12.把文段里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4分)
译文:②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3分)
译文:③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3分)
译文:12.译文:①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②奇怪的石头繁密耸立(“阴森状”也可),矗拥在四周(“遍布或环绕于四周”也可),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
③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获得”也可)美景,难道不是想顺应民俗来形成教化吗?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幽谷、峭壁、深渊等自然景致,就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最终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规划整治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有山石,却被深草遮蔽着,有清泉,却被污泥所埋没,成了毒蛇盘伏,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杂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泉流,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秽。看那些树木,就显得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千奇百怪的石头繁密耸立,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石洞曲折幽深,土堆石山也峭拔高耸。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那里的各种景物,无一不适应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不久使君便邀请各方宾客前来观游,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人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所做的一切,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顺应地势而开辟出美丽的景致,难道不就是想顺应当地的民俗来形成教化吗?您公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除暴安良)吗?您清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却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
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后来刺史们的楷模法式。
补充资料
集山水之胜 蕴家国之忧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赏读
【摘 要】柳宗元永州十年,写了不少歌颂清官廉吏,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文,即使是铭?记序,书表启奏之类的文章,也同样饱含着以民为本、以国为忧的思想情感。《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就是一篇“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同时反映作者伟大人格,给读者以深沉思考和审美愉悦的好文章。柳公借宾客的赞贺自吐胸中丘壑,寄“福我寿民”之夙愿;假新堂之造作规讽当朝官吏,蕴家国倾颓之深忧,从而进一步阐明他的“官为民役”政治主张。
【关键词】集胜蕴忧;曲折有致;亦褒亦贬;凤冠豹尾
唐代的永州相当荒僻,绝少“山水来归黄蕉丹荔”的好景致,也少“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好官员。这里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加之官贪吏虐,政事不理,老百姓苦不堪言。柳公的《捕蛇者说》便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残酷的现实。当时百姓特别盼望政治清明,官廉吏正。柳子厚被贬谪来永州,一心想满足百姓要求,他“反对因循旧章,主张通达时变”,无奈名虽“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官拜六品,但徒有虚名而无实权,尽管有在困境中顽强执着地寻找立身行道的出路的勇毅精神,有为民请命,替百姓干实事的愿望,终因处境太窘而无法救民于水火;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特别赞赏那些“关心民谟的人,鄙视骄奢淫逸,不顾惜民隐的作风”(孙昌武:《柳宗元评传》)。永州十年,他写了不少歌颂清官廉吏,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文,即使是铭?记序,书表启奏之类的文章,也同样饱含着以民为本、以国为忧的思想情感。《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就是一篇“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同时反映作者伟大人格,给读者以深沉思考和审美愉悦的好文章。
文章开头气势不凡,有悬岩万仞之陡峻。寥寥六十几个字,包含三层意思 ,转而又转,折而复折,妙不胜言。先说“将为穹谷?岩渊池于郊邑之中”的万般艰苦,虽“疲极人力”亦不可得也;次写倘能因势赋形,“求天作地生之状” ,造作或有希望,但事实上也“无得焉”;转折至此,不免有些令人失望。而就在这山重水复之时,第三层忽露亮色,暗点贤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却将“昔之所难”破解,一座新堂奇迹般地突现于斯,终于柳暗花明。这个精心构制的开头意蕴颇丰:一是极现永州山水的诡奇怪异,亦贬亦褒,寓造作艰难之意;一是借一二层的表述暗刺统治者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一是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并点明题旨;一是为文章的展开先行铺垫……清代学者李扶九、黄仁黼以为:“尝见八大家古文,最争一起笔。”(《古文笔法百篇》)在柳宗元的文章中,本篇起笔极有特色,堪为奇丽的“凤冠”。
第二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就文脉而言,此段为一伏,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理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如前所述,唐代的永州荒僻得很,君不见,“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纵有茂树嘉葩,也只能与恶木毒卉为伍,在秽墟之中竞相疯长,自生自灭……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实在凄清荒凉,令人不寒而栗。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他会百思不得其解:早在千年以前已被秦王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的辖地,怎么至今还仿佛没有开发?历朝历代的父母官们除了会鱼肉百姓,还会干什么呢?
现在有必要简单介绍韦使君其人。韦使君名宙,永州刺史。他为官比较清廉,能关心民众疾苦,顺应民情,颇受百姓爱戴,故被尊之为“使君”。柳宗元曾在《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一诗中描述:“骄阳愆岁事,良牧念?畲。”意思是说,在烈日当空,违误农时的大旱之时,使君为农田的收成心焦。祈雨是否有效,无须研究,而使君忧民之所忧的情感确乎难能可贵,这与他建造新堂的“逸其民,因其地,全其天”的感悟是相通的。
韦使君来到永州,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穹崖巨谷,恶木毒卉,蛇虺狸鼠,虽闻之失色,但对于立志改革,愿为百姓干点实事的父母官来说,则正是磨励心志,大展鸿图的有利条件。于是构蓝图,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合形辅势”,“土则因其胜,植则因其美,流则择其清,居则望其远”;兴土木,历冬春,用了最少的人力财力,一座美仑美奂的华堂拔地而起,令人赏心悦目而又思绪万端。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且又回归自然的美景,既荟萃了永州山水的胜景,又寄托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好情怀,更蕴含着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朴素的为政思想,可给后世的“经纶世务者”以更多的思考与启迪,无怪乎河东先生对华堂如此垂青,不惜用墨如泼,大加渲染,并就此借题发挥。
新堂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也就是柳宗元被贬至永州的第八年。据传落成之日,使君韦宙曾大宴宾客,请人观赏,并娱乐数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贤使君自然深谙此理,故于新堂剪彩之日,与僚属同庆,几乐而忘忧。文章至此,转叙为议,发出正论??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柳公借宾客之赞贺自吐胸中丘壑,寄“福我寿民”之夙愿;假新堂之造作规讽当朝官吏,蕴家国倾颓之深忧,从而进一步阐明他在《送薛存义序》中提出的“官为民役”政治主张。全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步步逼进。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在客观上却无情地鞭挞了更多的官吏们不能“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倒行逆施。这些官吏不遵古训,不顾惜民隐,不懂得“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道理,结果画虎不成,以致民怨沸腾,进而动摇日趋衰败的唐王朝的统治。造作如此,为政治民修身何尝不相类?如果父母官们懂得“因俗以成化”的道理,采取“除残而佑仁”的措施,执行“废贪而立廉”的条律,百姓何至于处之倒悬,州治何至于如此混乱,国家何至于危如累卵?新堂已使“草木土石水泉”得其所,怡其人,难道当政者就不能从中得到启迪而顿悟?这几句话,即事生发,小中见大,化无为有,虚实相生,抒发了柳公忧国忧民的赤诚之情。
文章最后十数字表述了自己的愿望:“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为什么要镌刻在石板上,编入书中?做刺史的究竟要“楷法”什么呢?作者虽秘而不宣,但“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主旨贯穿全篇,无须挑明??永州柳庙前有一副由清代五州知事杨翰撰写的楹联,后移至柳州柳侯祠,是赞柳公的:“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永州十年,柳司马“楷法”先贤,身体力行,终于达到这样的境界,令后人景仰思考??这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豹尾。
纵观全篇,方悟“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乃为文眼,行文无一处不现此理,无一语不蕴其玄:造作应如此,修身应如此,治家应如此,治国平天下亦应如此,故此文是一篇充满哲理,寄忧国忧民之苦心于其中的佳作名篇。至于本文描述之形象生动,意境之幽深高远,哲理之耐人寻味,用语之雕琢精妙,音韵之和谐雅致,亦可为学子们“楷法”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wenyanwen/633437.html
相关阅读:于休烈,河南人也 阅读附答案
明史?孙振基传 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附答案
“吴广素爱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较阅读及答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