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③,佩环殃,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蹰履④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⑤,衣黄檐榆⑥,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⑦违命出奔,辄⑧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选自《汉书?隽不疑传》,有删改)
【注】①直指使者:又称“绣衣直指”,汉代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职。②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lěi)具剑:古代长剑。④踊(xǐ)履:趿拉着鞋。⑤?(zhào):画有龟蛇的旗子。⑥檐榆:短衣,非正式朝服。⑦蒯聩(kuǎikuì):卫灵公之子卫庄公。⑧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逃,辄即位后拒绝他返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春秋》,为郡文学??治: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辜:罪
C.诣北阙,自谓卫太子??诣:到
D.音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距:离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的豪杰,想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后来,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的官吏百姓都很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查郡县时,都会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暴,与他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有关。
D.皇上和大将军霍光认同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2.C
3.A
4.(1)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他是罪人啊。
(2)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wenyanwen/388890.html
相关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吴广素爱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较阅读及答案理解
于休烈,河南人也 阅读附答案
明史?孙振基传 阅读附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