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志?常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答案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三国志

①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①,何拜之有?于是成共嘉之。

②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②,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

⑧并州刺史高于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④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人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徒光禄勋,太常。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溢曰贞侯。

(摘自《三国志》)

【注释】①常林的父亲,字伯先。②挝,zhuā,打。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有父党造门( ) (2)不知所责多少( )

(3)为诸生所白( ) (4)林遂称疾笃 ( )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18.概括常林见胡母彪时陈述的主要意思。(2分)

19.常林接连升迁,请具体分析有哪些原因?(5分)【参考答案、译文见下一页】

答案:

(五)(17分)

16.(4分)(1)登、到、来到、到拜访(2)索取、索要(3)上告、告状、控告、报告、告(4)重、病重、病危

17.(6分)派众门生在隶属的县里暗中窥伺官员及百姓的过失,发现便立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来赎罪,如果计较、延误期限就杀尽宗族,来树立威严。

诸:众、各、一些:属:隶属、下属;微:暗中、暗暗地;伺:窥伺、窥探、观察;负:罪过、过失、过错(与罪同义);责:拷打、惩处、责罚,或索取考责钱谷赎罪译为严刑拷打索取钱谷赎罪也可以,如此与下文不知所责多少的责意同;稽:计较、争论;迟:延迟、延误;稽迟:合译为延误、延迟、拖拉等即可;夷:削平、诛灭、杀尽;崇:树立、增加、增高、抬高。错1处减1分,至多减6分。

18.(2分)在当前形势下,应广施恩德,任用有才之士,(1分)如此,才能扶助朝廷,建立功名(1分)。(答希望从宽处理自己的叔父不得分不是陈述的主要意思。)

19.(5分)(1)有政绩:做南和县县令,治化有成;(2分)(2)有见识,有谋略:文帝要亲自领兵讨伐叛军,常林劝其还是坐镇京师,只须派手下将领前去讨伐,文帝听从了他得意见,手下将领果然将叛军消灭。(2分)(3)节操清峻。(1分)

参考译文: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七岁时,父亲的一个朋友登门拜访,问常林:伯先在不在家?你怎么见了我不行礼?常林说:虽说应尊敬客人,但是你当着我说我父亲的字,我为什么还要行礼呢?于是大家都嘉许他。

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时,派众门生在隶属的县里暗中窥伺官员及百姓的过失,发现便立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来赎罪,如果计较、延误期限就杀尽宗族,来树威严。

常林的叔父因为打了客人,被王匡的门生告了一状,王匡大怒,把他关进牢房治罪,整个常氏家族很惶恐,不知道要索取他们多少钱粮,还担心不知能否救出常林的叔父。常林就去找王匡的同乡胡母彪,说:王府君凭着文武高才,到我们郡来当太守,鄙郡山河相绕土地辽阔,百姓富足,又有很多贤能的人才,可以任他重用。如今主上幼,贼臣董卓虎踞京师,整个华夏为之震怒,正是各地雄才为国奋力之时。但如想要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使天下智士望风归附,纷纷响应,共同平息暴乱,除天时、地利外,还要靠人和。如果这三条同时具备,不是可战无不胜吗?但如果对百姓没什么恩德,任用的又不是贤能的人才,那么也就快灭亡了,哪有时间来匡扶辅佐朝廷,树立功名啊!

对此,请您想一想这个问题!接着常林就把叔父被关押的情况说了,胡母彪立即写信责备王匡,王匡就宽恕了常林的叔父。

并州刺史高干上表举荐常林为骑都尉,常林婉言谢绝,后刺史梁习又举荐常林当上了南和县的县令,常林治理和教化都很有成效,因而提升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之处,都有政绩。文帝曹丕官居五官中郎将时,常林担任功曹。太祖曹操西征时,田银、苏伯乘机反叛朝廷,幽州、冀州动荡不安。曹丕想亲自带兵去讨伐他们,常林说:我曾任职博陵、幽州,对于贼寇的情况,是可以猜测推断的。北方的官吏百姓,崇尚和平安定,厌恶战乱,受教化已久,安分守己的占大多数。田银、苏伯是乌合之众,阴谋虽大但才智不足,难成大患。如今我军主力远离京师,外面又有强敌,将军在此坐镇天下,如轻易出兵远征,即便取胜也不算大智大勇。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便派手下将官前去讨伐,果真很快就把叛军消灭了。

常林以后出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又担任丞相府的东曹。魏国建立以后,被授予尚书。曾丕称帝后,他被提升为少府,封为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明帝曹睿即位后,常林被晋封高阳乡侯,升光禄勋太常。当时朝臣们都认为常林节操清峻,想要推他列入三公。但常林却称病重制止了。以后他又被授予光禄大夫。八十三岁那,常林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朝廷像对待公爵那样为他拳行了葬礼,谥号贞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wenyanwen/377182.html

相关阅读:明史?孙振基传 阅读附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也 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苏东坡传(节选)》(林语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吴广素爱人”“秦二世元七月”比较阅读及答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