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说明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李时珍不顾危险,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2.解释第③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3.文中②③两段中的划线句均引用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经典语句,请你分析引用这些句子的作用。 4.下列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间,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答案:1.(1)突出了《本草纲目》的影响之广,贡献之大。(2). 突出了李时珍完成《蕲蛇传》的艰辛过程。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或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3.两处引用均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引资料体现了李时珍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4.不能去掉,近表示将近三十年,还不到三十年,是约数,去掉就变成了三十年,是确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shuomingwen/990015.html

相关阅读:《城市的特色》阅读答案
《说鼠》说明文阅读答案
故宫三大殿阅读答案(2012四川绵阳中考)
《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在赛前一建成》阅读答案
《人口与环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