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郭为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往往又引申为城、郭里面的城市区域。商和西周的初期,都城只有一个城(即一个城墙)或壕沟,并无"城"与"郭"的区别。周公营建成周,开创了"小城"和"大郭"连接的布局。但是,西周时诸侯国因属周天子的下属,都不能采用成周王都的规格,直到春秋时代,随着周天子权力衰微和诸侯国力量的膨胀,一些中原诸侯国开始采用这种布局。战国时期,这种布局逐渐得到推行,除了楚都郢始终只有一个城,其他各国的都城差不多都采用了既有"城"又有"郭"的布局。
在春秋战国的都城中,"城"(又称宫城)面积较小,"郭"面积较大,因此,"郭"又称为"大城"。许多都城是大小两城相依,大部分城位于郭西南侧,占其一隅,例如齐国临淄即是这样。也有部分都城是两城并列,例如燕下都。二者的居住对象与职能也泾渭分明。城是国君、贵族和大臣的居住和办公之地,郭则是一般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墓葬区也在此。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概括了城与郭的不同作用。
春秋战国时,吴国都城阖闾城和鲁国都城曲阜城是采用城中套城的方式建筑的,城造在郭的中心,郭完全包围着城。这种形式在当时尚不普遍,但它更能保障统治者的安全,逐渐为各国所仿效。汉以后,城与郭分开的形式被淘汰,只有郭包城这种形式了。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都城布局趋于成熟定型的时期。至隋唐时期,后世都城布局的基本形式皆已形成。
宫城是皇帝起居饮食、发号施令的地方。早期都城内的宫殿,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广,布局不紧凑。西汉长安城内,分布着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桂宫等几大宫殿群。这些宫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与居民区交错分布,或为居民区所包围。自三国曹魏邺城开始,宫殿结构趋于紧凑,宫殿在都城中的位置也由汉代的正中偏南演变为集中分布在都城的北侧,形成单一的宫城,中央衙署集中在宫城的前面,居民住宅则安排在都城的南部。这样的布局分区明确,既有利于保障君王与中央衙署的安全,也在君王、臣僚、百姓之间划出了森严的界线。隋代长安城在中央衙署外又筑了一城,这就是皇城。它从东、南、西三面环卫着宫城。从此,一般的都城
就有了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墙和三个严格区分的区域。
摘编自《中国古代都城》
1.下列对“城”“郭”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郭本来是指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是城在内郭在外,也可引申为城、郭里面的城市区域。
B.城、郭的出现始于周公营建成周之时,最初只有周朝都城才能有这样的格局,诸侯国是不能有这样的格局的。
C.城、郭的布局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春秋战国时,城都在郭的一角或两者并列,汉代以后,就只有郭包城这种形式了。
D.城、郭居住对象与职能也有不同。城是国君、贵族大臣的居住和办公之地,郭是一般居民区,工商业和墓葬区也在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大都采用了既有“城”又有“郭”的布局,只有楚国都成郢是一个例外。
B.我国后世都城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隋唐时形成的,秦汉至隋唐,我国都城的布局处在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
C.西汉时期,都城内的宫殿,数量较多,占地面积广,布局不紧凑,宫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与居民区交错分布。
D.自三国曹魏邺城开始,宫殿结构趋于紧
凑,宫城之外又有皇城,都城就有了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墙和三个严格区分的区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都城,城和郭布局的变化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决定的,如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国就采用天子的规格。
B.郭包城的形式是逐渐形成的,它的作用是能更好地保障统治者的安全,所以后来就取代了其它形式而单独存在。
C.城和郭的布局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但它的居住对象与职能并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比较固定的。
D.城和郭布局的不断变化,反映出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君王和中央的安全,也使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之间界限日趋分明。
1.C 解析:春秋战国时代,吴国都城阖闾城和鲁国都城曲阜城是采用城中套城的方式建筑的。
2.D 解析:在宫城之外建皇城是从隋朝开始的。
3.A 解析:“历代都城城和郭布局的变化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决定的”属于无中生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shuomingwen/473772.html
相关阅读:罗祖德《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阅读答案
湿地阅读答案
吉利小斯《蝙蝠侠能否飞到现实中来?》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杨先碧《追赶火车的移动站台》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