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是个健康活泼的男孩。我几次无意间发现他喜欢吹牛,这让我很担心。比如,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回家,他对我说:“妈妈,今天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一只非常凶猛的大老虎。我和小军帮助看门的老爷爷用大网把老虎抓住了。可老虎咬了老爷爷,都咬得流血了。但是它不敢把我们怎么样,因为我们太厉害了啊……”这种情况三天两头发生,让我很担忧疑惑,孩子整天吹牛?我们该怎么办呢?
——夏天天妈妈
专家解题:
要知道,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善于改造先前耳闻目睹的故事,这本身太正常不过了。虚构能帮助孩子建立和建设自我,它是不可缺少的。在7岁至8岁阶段,孩子已掌握了词汇的意义以及现实和想象间的区别。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魔鬼、巫师和圣诞老人等故事。
做家长的不必惊恐,更不要斥责。孩子一贯是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偶尔发生的“胡言乱语”,决不能说明他有精神上的问题,更不能等同于谵妄。所谓谵妄,指的是由发烧或药物中毒等引起的精神错乱症状,是医学上使用的词语。如果孩子真的发了谵妄,那他对你的呼唤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因为谵妄同现实完全脱节。
少年儿童都有好强好胜的心理,尤其是小男孩,他们更希望有表现英雄行为的机会。于是就和同学在放学后,互相启发想象编造了这样惊险的故事。有教育专家曾说过:“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的胡思乱想,因为这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倾听,使孩子得到受尊重的快乐,愿意讲出编造故事的初衷和过程。其次,可以引导他明白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编的,英雄行为的产生也要靠平时历练等道理。
事实上,编造荒诞的故事,是补偿自信的一种方式。孩子这样做,可吸引别人注意自己,填补他的弱势感觉。具体到故事中,孩子把自己描述成可以抓住老虎的人,这是个积极的取向。深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在生活中的安全性不足,所以用类似故事夸大自己的力量,以此引起成年人的关注。孩子编造这样的故事,可看作是他自我保护的表现,而做家长的平时就更应注意对孩子保护、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这么讲故事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他本身就有一种霸气。思维的惯性让他不断扮演强者角色,殊不知有些话说着说着就说大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他讲述这样的故事纯粹为了不挨说——因为他的裤子可能是被“大老虎”撕破的……
做家长的,倒不必要针对故事本身大做文章,也不可向“说谎”、“疾病”方向引导。既不要深究其真伪、刻意说教要求孩子诚实,也不要夸赞其编造故事和讲故事的水平。幽默地对待这个故事,也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同时也可弄清孩子虚构故事的初衷:孩子是不是想让你高兴,或者只是希望某些事情能成为现实?同样,家长也可以帮助他掌握词汇的实际分量,你可以时不时善意地重提这个故事:“你本来想抓住这个大老虎,我们可以玩抓住大老虎的游戏,甚至是两只从动物园跑出来的世界上最凶猛的老虎,我们假装可以抓住它们……”无论如何,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完全知道他讲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说笑。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不仅可以同孩子一起阅读名人和英雄故事,慢慢帮助他成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培养起多种兴趣爱好,丰富孩子课余生活,这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种兴趣爱好可以相互补充、借鉴和迁移,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做家长的,要成为孩子永久的朋友。孩子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又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变化的多种方法,教育才是有效的。
最后得提醒一句,如果孩子不停地编造这类故事,做家长的已经到了很难与他交流的程度,那还是建议带孩子去做心理治疗或心理分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999893.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