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人际交往中,你的孩子属于何种类型?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研究表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状况,往往与幼年时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父母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当然,首先我们得找到病根,然后方能对症下药。
孤独型
舟舟今年6岁,几乎不注意他人的眼睛,面部表情呆板,对父母不依恋;在幼儿园则少言寡语,没有明显的交往兴趣,对别人的接近态度冷淡;对玩具不感兴趣,但对不是玩具的东西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和迷恋,尤其是圆的或可以旋转的物品,会迷恋很长时间不让更换。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冰箱型父母”,通常导致孩子情感上远离父母,甚至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偏好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他们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即使自己不玩也拿在手里,唯恐别的小朋友抢了去,根本没有一点分享的意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独占玩具,摔别人的玩具进行报复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
这类孩子在家里地位特殊,家长们的骄纵使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偏交往型
小强在家里能说会道,与邻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却显得拘谨胆小。妈妈带他到幼儿园报名时,他怯生生地回答了老师第一个问题,在老师问了第二个问题时,居然转身扑到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这类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平时只喜欢与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被动型
丁丁其实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却从来不敢主动去邀请别人,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眼巴巴的看着其他孩子开心地游戏,既羡慕又期待,希望哪个热心的孩子能够发现他,并主动邀请他参加游戏。
人际交往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交往的愿望还不够,缺少交往的技巧和经验,幼儿容易在交往中受挫,其实大多数孩子内心都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自己为他人所喜欢,所以学会一定的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能力缺乏型
方方和另三个男孩一起用几何积木砌宫殿,看得出他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卖力地与大家配合着。但他似乎很难从同伴那儿得到经验,又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搭了又垮搭了又垮,最后,方方变得很急躁粗暴,同伴们也不耐烦起来,将他排除出局。
这类孩子的交往意识较强,行为也很主动,但理解能力较弱,冲动控制力较差,因此交往时常常被排斥或引起冲突。
(本文来源:39健康)
本文导航:
第一页知道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一)
第二页知道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983904.html
相关阅读: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