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时候,你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广义的层面来看,“肯定”指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适当的善意响应。而这种响应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帮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让他乐于表现自并我分享创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次是亲友、学校的老师、同学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双眼如同一部录像机,不断探索、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换,但因其心智无法分辨好坏善恶,所以大人对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达错误或给予不当讯息时,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得到正确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心,父母应常以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如鼓掌、摸头、拍肩、亲吻等)鼓励孩子,让孩子心里产生荣誉感、责任心,从而更努力向上。激励孩子的努力,莫过于给予一个适时强而有力的肯定。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为时,是值得父母给予肯定的呢?
1 当孩子以全神贯注的精神专心从事某项事物时,不论他成功与否,都应该给予嘉许与肯定。
2 当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以及一段难忘的经历时,父母都应该在语言与行为上给予一个立即肯定的赞美。
3 从小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及负责任的态度,当孩子遇到师长、亲邻能主动问安道好、扶助弱小时,就足以证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礼貌和善良的爱心,要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受人喜爱,将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永远跟随,当其对父母询问“为什么”时,对孩子表现出的探讨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应抹灭,更应给予支持与肯定。
5 孩子人格发展中,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孩子愿意将心里的喜怒哀乐与父母分享时,除了当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外,不要忘了给孩子肯定。
6 当孩子懂得与别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示其人际关系已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应给予嘉许与肯定。
生活现场
案例一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妈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案例二
小翼正专心地在堆积木,可是却怎么也没办法把最后的几块给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几次,还是完成不了,小翼有点懊恼,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生气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积木使劲扔到一边,嘟着嘴坐到地上。
A场景:正埋头看报纸的爸爸听见动静,抬头瞄了一眼说:“堆不好不堆就是了,还发什么火,怎么脾气这么大的?”妈妈看了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都堆不好,还学会发脾气了,什么坏习惯。”正在挫折里深深苦恼的小翼听了这些,更加伤心了。
B场景:爸爸看见小翼的表现,放下报纸过去,抱起小翼说:“宝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堆了这么高了吗?宝贝已经很棒了。”妈妈也走过来摸摸小翼的小脑袋说:“对呀,你看,除了这几块,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妈妈来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给放上去好不好?”小翼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又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他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点评:A中爸妈的做法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口又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双重的打击。孩子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很正常,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对孩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够重新树立信心呢?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正确界定,甚至会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从结果看,孩子并没有完成积木,但是从过程看,他完成了大半,这说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励。爸爸妈妈在看待孩子的游戏时,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导他完成不好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三
“爸爸,为什么你会长胡子啊?”“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的头发却是黄色的呀?”“爸爸,电视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啊?”……孩子总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问你,在面对好奇宝宝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场景:“爸爸没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啊,你烦不烦?”“这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时,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开了,脑子里的谜团虽然还没有解开,但却不敢再“打扰”父母了。
B场景:“恩,让爸爸想想,是这样的……”“宝宝真厉害,这个问题妈妈都还没有想到过呢,宝宝却想到了,你比妈妈还棒!”“宝宝又发现新问题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来,妈妈给你说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孩子顿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他听完爸爸妈妈的解释,又去发现新的问题了。
点评:如A场景中这样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好奇没有得到满足,他不明白的问题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态度让他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减,因为父母既不赞成也不支持他的这种行为,也许还不太明白的孩子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开口,渐渐地,对什么都不主动,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会“睁只眼闭只眼”。B场景中家长的回答就能让孩子更自信,让他明白多学多问是一种好习惯,在父母耐心的解释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成长中会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也有更正向的心态。
诸如此类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忙碌的社会型态中不断上演,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甚或一个不悦表情,都会深深的击碎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及日后的学习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劲头十足,把好的行为延续下去,让他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
多关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下时,往往是启发其创造力的最佳时刻。因此,对孩子一个适时、适切的肯定、激励,获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预期的。哺育教养是父母的天职,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啬于赞美自己的小宝贝哦!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942171.html
相关阅读: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