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如出一辙,但对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今天小编分享一篇关于法国教育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历史、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场上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博物馆简直成了学生专场。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享誉世界的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引起我注意的是“科学城”为12岁以下儿童开设的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法国中小学校常组织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培养孩子的财商统计显示,法国的6岁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大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都要高出一截。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一般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家长之所以热衷为孩子开专门的银行账户,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对于孩子的财务状况,负责的是孩子自己!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会量入为出的同时还可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到一种辨证的得失观。
法国孩子也报业余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国很多家长都会付出金钱和精力,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法国的家长也像中国家长一样,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课,使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丈夫的一位法国同事6岁的儿子每周要上3次业余课:星期一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他耸耸肩膀,说是孩子有兴趣,为什么不鼓励呢?与我们不同的是,法国家长在孩子报什么班的问题上非常民主,对学习的安排,父母一般会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在法国家长看来,孩子都是独立的人,兴趣是不能勉强的,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容易出成绩,专业的高低贵贱远不及孩子的兴趣重要。而实际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最渴望知道:我怎么做错的?正确的是什么样?
而在澳洲家长处理孩子错误的方法很文明,就是让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反思,想好了错误的原因,怎么改正,就对家长进行说明。这似乎很简单,而这里所蕴藏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让孩子很认真的思考自己的错误,还要找到正确的做法。这让我也很深刻的反思了一下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一次我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4岁儿子约翰,由于自己喜欢玩的那辆遥控汽车找不到了,就很生气的把玩具厨上的玩具全部扔到地上,妈妈也生气了,就让他坐到靠墙的一边进行反思。我当时就很想过去对这个孩子说点什么,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澳洲人很反感别人介入帮助处理事情,他会认为你怀疑他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我就想这样孩子能想明白吗?我正想着,就见这个孩子没有了刚才那种气愤劲了,走到妈妈面前说:他错了,知道怎么做了,妈妈说那你就去做吧,妈妈就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和我继续聊天说话,约翰很懂事的走到满地的玩具前,俯下身检起玩具放到玩具厨上,然后再认真的轻轻的找他的那部玩具车。这整个过程家长没有怎么参与,更没有中国家长那样的蛮横,亦或那种文明的说教,但孩子却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是中国家长用各种各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但往往效果并没有这样的做法好。这是为什么?
我在回家的路上还想着这件事,澳洲的家长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那么轻松,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和中国的家庭教育区别在哪里?想着想着我忽然明白了,是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权利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745829.html
相关阅读:请给幼童尝试的机会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培养注意力的五个方法
游泳训练可提高宝宝的智商
过度保护阻碍宝宝交往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