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谎言真真假假
1、天真幼稚,无意说谎
2岁的洋洋上了幼儿园,他总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偷偷拿回家。当老师和妈妈发现以后,洋洋大哭大叫:“这是我的,就不给!”洋洋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妈妈很尴尬。
分析:2~3岁的宝宝,由于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准确,或者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他出于无意会造成许多说谎的假象。对于这样的宝宝,一方面要帮助他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想像力与现实混淆时,无意说谎
明明看见森森在玩小飞机,也想玩一下,却遭到了森森的拒绝。于是,明明对森森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间呢!”一旁的明明妈吓了一跳,心想:“我什么时候给他买过会飞的飞机呀!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
分析:2~3岁的宝宝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这种与想像、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能使宝宝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小结:以上两种说谎为无意说谎,并不属于真实的谎言,也不属于是非善恶的范畴,它与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关,只要发现得早,教育与改正还是比较容易的。
3、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谎
幼儿园老师告诉亮亮爸爸:“亮亮真是个好孩子,把拣到的钱包交给了老师,里面竟然有100元钱呢!”经过爸爸与老师的沟通,发现亮亮拣的钱包正是爸爸刚刚莫名其妙丢失的钱包。原来,亮亮看到老师用小红花奖励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编了个谎话。
分析:宝宝的愿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玩具与零食等;另一种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扬。有的宝宝会出现因为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说谎的现象。
4、逃避惩罚时,有意说谎
欣欣玩妈妈的口红,不小心把口红弄断了。妈妈气急败坏地对她大叫,并且严厉地惩罚她。过了几天,欣欣又把妈妈化妆盒里的小镜子摔坏了,想到上次挨骂的事情,欣欣胆战心惊,悄悄地把化妆盒扔进了垃圾箱。妈妈找不到化装盒,问欣欣是否见到了,欣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坏事”没被妈妈发现,欣欣既害怕又暗自得意。
分析:宝宝做了错事,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的心态,会出现说谎的行为。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父母,宝宝往往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而支吾说谎。
4、模仿行为,有意说谎
邻居向雷雷妈借数码相机,妈妈推说:“真不巧,相机被一个朋友借走了!”雷雷有点不明白,相机明明就在抽屉里,妈妈怎么说借走了?过了两天,舅舅来借相机,还没等妈妈张口,雷雷就说:“相机被借走了!”妈妈大吃一惊,非常尴尬。
分析:现在,成人社会与大众媒体中存在着不少说假话的行为,容易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那么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说谎。
小结:上面3种说谎行为是有意的,是真实的谎言,是不诚实品质的最初表现,父母如若不及时教育、认真对待,宝宝说谎就会成为习惯,进而影响他品德的健康发展。
对策总动员
1、了解宝宝心智的发展。
2~3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正确描述客观事件的能力有限;他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即离开了具体的物体与实际的操作,将无法正确认识这个世界,也因此导致宝宝的想像与事实相距甚远。另外,宝宝刚刚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具有自尊倾向,因而会用想像中的事物来满足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如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当宝宝由于以上原因而出现了言行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你就不会轻易给他扣上一顶“说谎”的帽子。
2、对宝宝的错误行为处罚要得当。
有时宝宝所做的错事,就其现象足以令你大怒而给他一巴掌的结果,只能促使他下次做错事时出现说谎行为。所以你应该克制怒气,先分析一下错误的性质,如果他是出于好奇、顽皮、不当心而无意做了错事,就切忌粗暴体罚他,而是耐心进行指导教育。但是,有些错误是该惩罚宝宝的,如损人利己的行为,或旧错重犯,如果他能主动诚实地告诉你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在批评教育之后,一定要对他的诚实做出肯定,并适当减轻惩罚,要知道宝宝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如果他犯了错误还说谎,则要加重处罚,并告诉他,加重处罚的原因是他在第一个错误没改正的情况下,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说谎。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宝宝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他诚实的前提条件。平时多关心宝宝的生活,对他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当发现他说谎,要与他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另外,要让宝宝知道,即使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4、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会给一旁的宝宝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作为他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你应该尽量少说这种漫不经心的谎言,多一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文:南京应天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系 甘诺 罗华
本文由《亲子》杂志授权摇篮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743178.html
相关阅读:揭示孩子说话暗藏的小秘密
究竟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尊重呵护童年不应仅在“六一”
该吃手时就吃手
让害羞宝宝勇于表现自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