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不会主动要求什么,我觉得是父亲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什么东西都是他们自己觉得需要才买,根本不会理会我的感受。直到现在也觉得自己不会要求什么,包括对自己、对人生都没什么要求。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由于自己儿时的一些经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我向来是有求必应。开始儿子不停地要这要那,我们家玩具多得都无处下脚。前一段时间我还考虑要不要再答应儿子的要求给他买玩具,因为好多玩具他买回家就扔在一边根本不玩。可最近,儿子再也没有买玩具的要求了,“随便”变成了他的口头禅。我不知道儿子这是怎么了。难道和我小时候完全相反的满足方式却形成同样的后果?
专家解答:学会快乐表达
这一对母子的两个极端,说明了他们从自己童年的经验中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为满足需求就可以使欲望越来越强。童年的经验,的确对成人今后的判断事物的能力有所影响。比如:从小吃面食的北方人,长大了很少会馋米饭,因为他童年的生活中没有这个经验。这位母亲在童年时所缺的,并不是欲望的被满足,而是基本的需求表达,是对自己心声的倾听。
任何需求都会因过多的满足而“腻”,有一句老话: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么你就总让他心想事成。孩子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快感,这就会强化他对自己需求的表达,从而促使表达更加准确。一方面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要有所选择,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让孩子接受“延迟满足”;拒绝孩子时,语气要温柔,但态度要坚决,并将拒绝的理由告诉孩子,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这样,需求与努力联系起来,孩子获得的满足感会更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723886.html
相关阅读:让害羞宝宝勇于表现自己(图)
该吃手时就吃手
揭示孩子说话暗藏的小秘密
尊重呵护童年不应仅在“六一”
究竟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