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临泽县鸭暖学区曹庄小学

(一)吮指癖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吮手指在婴儿期比较常见,应属正常现象,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就成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吮手指会引起肠道寄生虫病,会造成牙凳畸形,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会使孩子手指骨骼变形。由于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同伴的非议,所以孩子往往从公开的吮手指转到暗地吮吸,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

造成孩子吮手指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婴儿时期缺少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吮吸的需要;有的孩子是由于缺乏成人的关怀和爱抚,导致孩子用吮手指来抑制饥饿和自娱自乐。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打骂或在孩子手上涂苦药或包裹手指的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即使戒掉了吮指习惯,也还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正确的方法应是更多地关心爱护孩子,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晓以利害,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应积极引导他参加一些游戏活动,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以达到冲淡吮手指的欲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二)口吃

口吃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1、连发型。连续重复某个字音。2、伸发型。把某个字音拖长。3、阶发型。反复说一句转接口语词而不见连贯的话。幼儿期口吃,多见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次之,而且一般都是从第一种发展到第二、三种类型而越趋严重的。由于口吃影响到正常地与人交往,所以口吃的孩子常常遭人嘲笑而变得自卑、孤独、易激动和焦虑,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

口吃的原因很复杂,除与遗传和生理因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口吃是在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或惩罚、家庭失和、环境突变、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等情况下发生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态度过严、压力过重也是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学龄前的儿童好模仿,如果在其周围有口吃患者,孩子也很容易因模仿而口吃。

根据上述原因,矫正口吃的办法应是消除引起口吃的病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应做到: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不要硬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做事。要多给孩子温暖和关怀,不要对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如果这样仍不能制止口吃,成人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进行正确的发言示范;让孩子注意听别人讲话;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由易至难地训练。 3 后1页
(三)遗尿症

5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常不能自立地排尿,称之为遗尿症。儿童遗尿症状约有10%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全、膀胱炎、蛲虫病等生理疾病引起的,另外的90%是由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全而引起的。这种遗尿症由于受到一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如突然受惊、亲人分离,或是对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不能适应等等。也有的孩子是由于白天过度疲劳,晚上睡眠过深,或是睡前大量饮水,而导致尿床。

针对孩子尿床,首先要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则应消除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的各种不利因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尿训练,只要持之以恒,孩子就能建立条件反射,主动控制排尿。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不良习惯的信心,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造成自卑心理。但家长也不能满不在乎,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四)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一般在7岁前出现,典型发病年龄为3岁,其主要特征是:

1、活动多而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患儿不能专注于一项活动,拿玩具玩一下丢开,上课则总在座位上来回移动。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周围的声响、活动很易吸引其注意力。

3、情绪不易控制,行动冲动,不考虑后果。

4、运动协调差。

5、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6、特殊学习困难。如史地好,但算术奇差;算术好,认字却特别困难等。

7、不良行为。80%的患儿有好打架、好顶嘴、执拗、霸道、恃强欺弱、纪律性差等不良行为的表现。

关于多动症状的病因,有的认为是先天体质缺点、遗传等因素导致,也有的认为是铅中毒、放射作用、食品过敏等。

纠正儿童多动症的措施有多种,如药物治疗、包含治疗、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被认为效果较好。行为治疗是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儿童良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可采用下述方法:

1、分散学习的办法。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每隔10分钟就让他休息片刻。学习环境尽量保持安静、舒适、单纯,除了学习用品外,勿放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2、及时评价的办法。当孩子能安静做功课或上课较少做小动作时,及时给予表扬,记个红星,反之,记个黑叉。积累一定数量的红星后可换取某种权利或达到某种要求。 3 后1页
3、程序训练的办法。用指导语训练儿童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先让患儿观察成人大声自言自语地做作业,然后让患儿在成人旁说指导语做作业,再让患儿自己边说指导语边做作业。

(五)自闭症(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往往发生于3岁以内的孩子,起病过程缓慢,是儿童心智和情绪发展上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它使患儿无法进入现实,处于自闭状态。主要症状有:

1、社会交往障碍。由于孤独和退缩,孩子难于与周围的人交往,甚至对父母也没有依恋之情。

2、语言障碍。自闭症的孩子有的表现为默默无语,也有的则表现为使用一种无法交流的语言。

3、行为异常。自闭症的孩子动作重复刻板,缺乏变化与想象,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动作。

4、感觉障碍。某些患儿对肢体的伤痛感觉不明显,却对一般人能忍受的某些噪音感到惊恐不安。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早年活动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长期处于单调环境下的儿童易于用重复动作或其他方式进行自我安慰,对外界环境不感兴趣。由于这种孩子对外界冷漠,又易使父母和其他人对他们冷漠,使他们更加得不到足够的、适当的刺激。这样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孩子逐渐退缩到自我封闭的世界中去了。也有材料指出,有的“自闭症”儿童是在产前或生产时受过伤,在胎儿、婴儿期脑发育不良,存在着某种知觉缺陷的缘故。

假如孩子不幸得了“自闭症”,除了应及早送医院接受治疗训练外,家长一定要多与孩子接触,以加强孩子对“人”的关心。当患儿与密切照顾他的人的关系改善后,可进一步带其到公共场所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可以用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作导线,逐渐扩展他们的学习倾向,引导他们从自闭的“茧”中解脱出来。要耐心地教他们讲话及处理一些事情的技巧,发展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房间中不要放置易烫伤、刺伤孩子的危险品。避免“自闭症”儿童因对环境漠不关心而不慎伤害自己;也不要随便去动孩子放的东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极为关心,不喜欢别人随意扰乱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与“自闭症”儿童多作心灵上的沟通,给予他们充满爱心的照顾。 3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39805.html

相关阅读:测测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妈妈要做解开孩子心结的好医生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3个独特的表现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导
孩子的恐惧与年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