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患了儿童抑郁症,这对一些家长来说一定会感到困惑。一个小孩怎么也会得大人才会有的病呢?可是,孩子就是表现的很异常。那么,面对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又该怎样预防孩子抑郁呢?
导读:案例分析:被抑郁“侵蚀”的孩子
孩子患抑郁症的表现
父母该怎样让孩子远离抑郁?
孩子的世界应当是缤纷多姿的,充满欢笑和快乐,可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却总是郁郁寡欢。孩子的不良情绪牵动着家长的心。由于各种原因,有许多孩子时常被抑郁的情绪所侵袭,严重的就会成为抑郁症。这是一个令孩子本身和他们的家长都感觉痛苦和困惑的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抑郁”的阴影呢?
案例分析:被抑郁“侵蚀”的孩子
娜娜的笑容不见了
娜娜的爸爸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妈妈是一名列车员,他们通常在家的日子很有限,因此5岁的娜娜便由外婆带着。以前的娜娜活泼开朗,很喜欢笑。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星期天有爸爸妈妈领着到公园玩,娜娜就很羡慕,因为她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发现娜娜变得不爱笑了,她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整天不说话,好像一下子乖了许多,但这种“乖”总显得有点不对劲。另外,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娜娜现在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呆的,远不像班里其他孩子那么活泼。
炯炯不想去学校
9岁半的炯炯读四年级,近段时间以来,他突然常发脾气,不做作业,不去妈妈给他报的辅导班上课,也不想去学校上课。炯炯不仅说谎,还和家人大吵。星期一早上,炯炯被妈妈送到学校门口后,他绕过妈妈不愿进学校。老师家访时,炯炯就说头痛。妈妈带着炯炯到医院检查身体却发现没有任何器质性异常,医生认为炯炯得的是“心病”,主要是学习压力太大,已经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点评:娜娜、炯炯都患了儿童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不仅包含有抑郁寡欢、忧愁苦闷的负性情感,而且还有怠惰、空虚的情绪表现,但是,以往我们常误以为抑郁症只会发生在有自我意识能力和情感丰富的成人身上,而忽视了儿童也可能得抑郁症。
抑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害,会使孩子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还可以造成儿童身高发育不良。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当一个既往表现良好的儿童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高度警惕抑郁症的发生。因此,父母要重视,不要让孩子被抑郁“侵蚀”。
孩子患抑郁症的表现
第一,无由发愁。就是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第二,不病似病。孩子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第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孩子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第四,不满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第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最后一种行为是该中心专家最为担心的,那就是自杀。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父母该怎样让孩子远离抑郁?
家庭应该是孩子娱乐放松、宣泄减压、调适心理的“心灵港湾”,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让孩子远离抑郁最好的医生。
1、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久动力。父母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顺畅地和孩子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亲密、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体会到家里的温暖感和安全感。
2、学习教育要有度。父母应适量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不要过度纵容孩子或是太过苛求,应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来培养他们。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父母自己应真诚待人,并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多组织孩子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和乐观宽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温暖。
4、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因此贪婪者大多不快乐。
5、完善人格,培养抗压能力。父母应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在困境中寻找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6、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状,这时父母要给予孩子适时的积极暗示,教导孩子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寻找一些令孩子开心或是振奋的事情,让愉快的活动占据孩子的时间,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教导孩子学会适当的发泄,比如:倾诉、哭泣、写日记、运动等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心情平静。另外,可及时找心理专家咨询,予以积极的治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15239.html
相关阅读: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玩耍,是宝宝乐观个性的催化剂
父母不要怕孩子内向
没有理想的孩子才会厌学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