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前,孩子们在田野里嬉戏玩耍,体验自然,感受世界,那份纯朴和纯真,是现在生活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里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尽管现在的物质水平提高了,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高科技的东西,电视机、电脑、电动玩具等成为孩子们的玩伴,他们过早地接受大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失去很多宝贵的经历。
“美术式思维”的核心教育理念
创艺宝贝的课程有许多关于自然的主题游戏,就是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找回一些失去的对自然界的体验。比如“玩砂”、“玩泥”、“玩水”,“涂鸦”,“波浪”、“湿地表现”、“装饰自然物”、“谷物造型”等等,在课程游戏中我们和孩子们时而潜入大海,时而走进广阔的田野,时而在雨中嬉戏,特别在《湿地表现》这节课中,我们更是把疯狂的泥浆游戏,搬入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在泥浆里打滚、嬉闹,游来游去,学小泥鳅,不断地滑倒,站起来,再滑倒,毫无顾忌地亲近泥土,感受大自然。我想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平时在城市里难以体验到的经历。
美术式思维就是指通过美术游戏,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绪以及发展想象和创造力。它有别于传统的美术教育,不单纯追求美术技巧和效果,而在于通过美术获得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升。换句话说,美术式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创意力”的培养。说到“创意力”,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意力绝不是一种“空想”或者“幻想”,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概述。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可以多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如此诉求“创意力”和“创造性人才”。而“创意力”最初产生萌芽,应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阶段恰恰是2-7岁儿童期,这是儿童的身体和生理的发育规律,也就是说,2-7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儿童发展“创意力”的最好时机。
“创艺宝贝”有哪些项目是国内儿童艺术教育机构没有涉及的
国内国外的儿童教育模式各有千秋,比如“创艺宝贝”特有的五感探索法,是一种全新的探索理念,让幼儿通过直接看、听、摸等五官感觉去摸索和理解各种事物,它培养了孩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的本质。采用幼儿熟识的事物(如沙、水、土、纸、颜色、食物等)并透过“五感官”等活动形式,可以使他们保持思考平衡,培养观察能力以及自我思考能力,提前吸收知识,强化智能,并了解周围环境的事物及其重要性,这也是培养幼儿创意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游戏取材于生活,任何一件普通的材料都能引发出无限的创意,并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当孩子遇到令他们愉快的事物时会产生创意,而诸如涂鸦、手工、雕塑等各类美术式游戏,恰恰是6岁以下的孩子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形式;只要加以引导,日常生活中的蔬菜、面粉、泥沙、报纸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工具。
创艺宝贝课程的特色
1。积极的五感体验:
全新的探索理念,培养孩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本质。
2。主题式美术游戏环境:
区别于传统的美术教育,让孩子在更广阔的立体创意空间和快乐的美术游戏中感知事物,尽情表现。
3。专业系统的阶段课程:
分阶段达到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刺激其它智能领域的发育,为孩子在多方面的学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
4.4-6人小班制教学:
小班制分龄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潜力能够充分展现。小小群体的互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5。全方位的儿童潜能开发:
综合性课程,强调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以及科学知识的相结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感知世界,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健康乐观的个性,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艺宝贝有趣的“美术情景剧”
———漫天飞雪
“让我们听听报纸的声音吧!”-----原来报纸能发出不同的响声;轻轻搔它的痒它会发出“吱吱”声;使劲摇它,它会发出“咔咔”声。
我们再沿着报纸有齿的一边,“哧啦哧啦”把它撕成条。“像狗尾巴!”“像面条!”“像妈妈的长头发!”……一会儿,地上就铺满了报纸。
“我们再把报纸扬起来看看像什么?”顿时,整个小房间飘飘扬扬———就像下雪!下雪啦!下雪啦!哈,太有趣了,以前可没这样玩过啊!
我们再来“打雪仗”,把妈妈埋在“雪地”里。“一起来堆雪人吧!”用报纸堆雪人,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
指导师点评:
报纸真是太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但我们还没这么仔细地注意过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声音、感触呢!所以这一美术情景剧很能激发孩子的新奇感。特别是在“下雪”这个环节中,孩子会玩的很疯,在这个基础上再启发他将报纸变形,利用胶带彩纸等饰物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11482.html
相关阅读:培养宝宝艺术气息的6个好方法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艺术欣赏的能力
幼儿怎样学英语更有效?
给孩子报兴趣班要避免的误区
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