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凡凡在幼儿园里说得最多话就是:“老师,我不会做”这不,老师让大家玩橡皮泥,凡凡又开始了:“老师,我不会玩,我不要玩。”老师让凡凡自己想办法,凡凡就呆呆的看着橡皮泥,不知如何是好。
场景二:李伯伯来妞妞家做客,爸爸让妞妞给李伯伯问好,可是妞妞畏畏缩缩地藏在爸爸的身后死活不肯出来,弄得李伯伯都有些尴尬了。
场景三:午饭后两个小时,奶奶还在锲而不舍地哄着朋朋吃午饭:“宝宝,嘴张开,再吃一口,乖……”可朋朋玩着小汽车,压根就不理会。
场景四:浩浩不会自己擦屁股,在幼儿园大便后没穿好裤子就光着屁股跑出来向老师求助,小朋友们看到了都捂着嘴笑,浩浩的脸红了。
诊断:幼儿独立能力缺乏症
原因:
过度保护父母对宝宝不放心,唯恐宝宝磕着、碰着、伤着,事事包办,宝宝只需动动嘴遥控遥控,父母就把一切都干好了。
缺乏耐心宝宝还小,动作慢,不熟练,容易出错,比如扣错扣子,打翻奶瓶等,父母看着着急,要么大声呵斥孩子笨手笨脚,要么三下五除二就替宝宝干好,剥夺了宝宝的锻炼机会。
培养方案一: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
案例1:妈妈在收拾地上的玩具,小彬彬也想帮忙,妈妈自然地教小彬彬:“先捡起红色的玩具。好,现在捡蓝色的。我们把方形的玩具收到玩具箱左边,把圆形的放在箱子右边。好极了,彬彬真棒,收拾得又快又好。”
案例2:妈妈给两岁的楠楠买了几个漂亮的发卡,楠楠要自己拎着,妈妈说:“我们的小楠楠是个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拎东西了,真能干!”楠楠拎着袋子,高兴地一甩一甩的。
分析:生活中常会看到,宝宝学走路时,总想下地自己走路,而大人担心孩子摔跤,总不放手;当宝宝学会走路时,由于父母的不放手,结果宝宝却又不肯走了。因此,当1—2岁的孩子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来……”时,正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机会,父母应该夸奖宝宝的主动,并创造机会帮他实现自理的愿望,培养他的独立性,使宝宝体会到“我自己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那宝宝会更积极地做自己的事,这是培养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
培养方案二:适时放手,让宝宝做点事
案例1:超超两岁了,妈妈交给她一个重要任务,给进门的人拿拖鞋,还要注意观察冰箱里爸爸的冰啤酒还有没有。小丫头可认真了,冰箱里的啤酒一喝完,就及时向妈妈汇报;每次有人进门,就及时送上拖鞋。穿着自己女儿拿来的拖鞋,妈妈的心里甜滋滋的。
案例2:每次午睡后,睿睿都自己穿好衣服,然后开始系鞋带。这对三岁的孩子来说,可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呢。不过睿睿的这双小手在家里早就学会系鞋带了。老师表扬了他,小朋友可羡慕睿睿了。
分析:放手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能培养宝宝许多宝贵的品质,如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时间和爱惜劳动果实等,并使生活充实、有趣。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喜欢帮助人,并且会因此感到自豪。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为别人服务,长大后他会很有能力并且充满自信心,而且还将在更优雅的领域,诸如礼节、慈善、好客等方面让你自豪。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需要很多耐心、时间,以及物质上的某些“损失”,但不要因宝宝打碎一次东西就对他的灵巧、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失去信任,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体验了个中的滋味。
1-3岁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1岁半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
2岁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
2岁半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
3岁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
培养方案三:让宝宝自己思考判断、自己拿主意
案例1:嘟嘟和妈妈有个约定,每次去超市嘟嘟只能买不超过5元的东西,而且还要自己拎回家。这样一来,每次去超市,小嘟嘟就忙着了解行情,犹豫不决地挑选,有时还征求妈妈的意见,最后自己拿定主意,真像一个精明的小管家呢。
分析:父母往往喜欢听话顺从的孩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宝宝乖,听话”,而不大注意去倾听宝宝的需要、宝宝的问题,不给宝宝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长大以后容易缺乏自我决择能力,优柔寡断,什么事都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凡是可以让宝宝参加讨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参加,而且要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做决定。给宝宝买衣服、选择玩具和运动项目等事都可以和孩子商量,允许他自己选择和决定。比如说,双休日到哪去玩,开个家庭会,把宝宝当做平等的一员,经常采纳孩子的意见,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独立决择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602407.html
相关阅读:妈妈要做解开孩子心结的好医生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导
宝宝缺乏安全感的3个独特的表现
测测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的恐惧与年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