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问幼儿园的孩子,你觉得妈妈比较漂亮还是林阿姨漂亮,孩子会回答:“妈妈比较漂亮”。问孩子为什么不带零食去学校吃,孩子会说:“老师说不能吃零食”。幼儿自然而然把父母师长当做偶像,为什么孩子越大,却越处处与父母格格不入?
目前关于儿童偶像认同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几乎阙如,然而根据心理学研究的证据,笔者认为偶像认同与同伴影响有密切的关联。孩子喜爱哪些偶像,甚至怎样穿衣服,都会影响同伴团体接纳的程度。大多数的儿童对于同学拒绝跟他玩的烦恼,远高于考试分数不理想。受到同伴排斥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孩子在家中对父母的认同,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在学校的偶像认同。在家中孩子当然依附妈妈、对爸爸撒娇。因为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没有受同伴排斥的顾虑。
2岁前>>父母、师长、明星、卡通人物都可能是偶像
两岁之前的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将环境中的现象全面吸收。他们会对于照顾者由熟悉转为认同,进而产生喜爱及行为的模仿。往往父母、师长、偶像明星甚至卡通人物都可能成为他的偶像,通过铭印将他们的行为牢牢记在心理,最后在不知觉中影响他们的行为。较大的儿童则通过认知系统,选择性地接收周围的讯息、选择性地认同与模仿。
偶像认同原来是这样产生的>>观察→认知→认同
孩子会透过观察周围人物的行为而产生认知,进而认同其中特定的对象。在发展过程中,个体通过铭印机制接纳首度接触的经验,成为其认知的对象。例如鸭子在刚出生后,把身边的动物认做妈妈。虽然人类铭印行为比较复杂,然而在特定时期(敏感期)中,孩子接触的人物或媒体,会相当程度影响孩子的认同。
认同的另一个模式是,孩子会喜爱比较熟悉的事物。重复体验有助于认同,例如孩子会重复观赏某些影片,最后由于熟悉这些卡通的英雄或节目中的明星而产生认同。性别认同也是影响行为的因素。男生喜欢汤玛仕小火车、奥特曼、游戏王、变形金刚;女生则喜欢光之美少女、芭比娃娃。
模仿偶像是一定会发生的>,家长应慎选孩子接触的传媒内容。
对偶像认同之后产生喜爱的情感依附,进而行为的模仿。许多孩子在家整天缠着妈妈,在托儿所幼儿园缠着老师,这都是由认同而产生依附。对于特定的儿童节目,孩子非常喜爱,坚持一定要看,例如:花园宝宝,这都是认同产生的情感依附。
孩子在游戏中常表现对所喜爱偶像的模仿(我是变形金刚,变身!)。负面人物或负面英雄也可能成为孩子的偶像,进而模仿其行为。研究显示,8岁以前的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之后,暴力行为显着升高。原因是八岁之前的孩子还不能明辨真实与虚拟,父母应特别留意幼儿接触的媒体。
让孩子远离暴力>>父母以身作则
当然,到底是天生暴力的人容易认同暴力偶像,还是认同暴力偶像使孩子行为暴力升高,这样先天与后天、基因与环境的争论可以说已经有确定的答案。基因中若存在暴力倾向,只要有暴力的实质环境,则该倾向就可能会显现。因此,较有效的作法是善于选择环境,杜绝可能的先天倾向蔓延。
除基因的先天因素外,孩子的环境是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婴幼儿时期,父母与褓母是孩子的偶像,父母应对自己的语言行为慎加检视,对褓母的专业与行为详加查核。孩子接触电视或其它媒体时间越长,偶像认同的机会越大,影响孩子行为的程度可能更深。
另外,孩子在家庭及褓母环境中的同伴,也可能由于认同相同的偶像而影响行为。两岁以上的儿童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其环境包括老师及多元背景的同学。孩子偶像的认同将影响其选择加入的团体,进而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若家长、褓母或老师体罚孩子,可能升高孩子对暴力行为的认同,这些都是家长应当密切留意的地方。
改变基因太难>>就从现在改变环境做起
偶像机制是从熟悉到喜爱(由认知到认同),最后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高度依附父母或褓母,在青少年时期却相当疏离,其主要原因是所认同的对象不同。现在的孩子接触电视媒体的时间很长,家长应适当加以限制与选择。父母可以经由孩子的偶像明星、仰慕对象或喜爱的音乐型态,了解其认同的同伴团体,进而窥知可能的行为倾向。偶像与同伴团体是孩子的环境,透过基因等先天的交互影响,决定孩子的行为。目前我们无法有效改变先天特质,因此偶像与同伴等环境对孩子的行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花园宝宝早教中心凯鸿店)
作者:王美玲 (花园宝宝早教教务长)
现为英国BBC花园宝宝早教中心早教教务长,拥有超过20年早期教育经验。曾赴意大利进修,获得国际蒙台梭利中心(AMI)证照;曾赴美国进修,获得国际婴儿按摩协会颁发的婴儿按摩讲师证照;拥有日本蒙台梭利协会(JMS)证照,取得初级、进阶及语言文化等证照。亚洲国际蒙台梭利基金会种子教师项目培训讲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84424.html
相关阅读:玩耍,是宝宝乐观个性的催化剂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没有理想的孩子才会厌学
父母不要怕孩子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