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像袋鼠那样带“早产儿” 养得活还要养得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近年,早产婴儿的新闻越来越常见。这些在母亲肚子里呆不住的小生命,对外面世界的险恶显然毫无准备。然而医院为他们准备的,无非是开放式的集中保育系统:他们彼此并不能相伴,却又互相干扰;围绕他们的不是母亲温柔的怀抱,却是又响又闪的急救仪器……最近,美国的许多医院开始打破这种“集中营”模式,提倡“袋鼠式”以家庭为中心的早产病房,让这些心急又脆弱的小精灵,能够在父母天然的呵护下,早一天回家。

   据美国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应用于早产儿的保育箱其实并非最好的手段。对这些早产婴儿来说,越是接近母亲子宫的环境其实越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于是,一种旨在加强母婴联系的“袋鼠式”家庭病房模式应运而生。

  头和奇异果一样大

  金伯莉·强生的孩子真是太着急了,在宁静的子宫里才刚刚呆了24个星期,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于是,她在新生儿ICU(重症监护室)里安了家。“她的脑袋和奇异果一样大,大腿就像我的食指。”强生太太回忆起十年前女儿艾莉出生的样子,“医生往她身上插管子的时候,我听到好像小羊羔哭的声音。”

  当时的艾莉,躺在开放式的婴儿保育室里。周围其他保育箱的警钟此起彼伏。监控器、仪器和各种闪着光的指示灯不断提醒着其中的生命是多么的不可预测。

  艾莉在保育箱里呆了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强生太太渐渐明白,她女儿过早离开了的子宫和外界环境多么的不同。

  做一个“子宫”给她

  当艾莉出院时,强生太太决心把自己家的房子改装成新生儿重症室,模仿子宫的环境:黑暗、安静,充满母亲身体的自然律动。

  这样的房间称为“子宫房”。研究人员认为,对早产儿来说,像茧一样的培育环境非常适合。婴儿可以在里面不受干扰地睡觉,有间接的灯光,皮肤般的接触以及父母声音的安慰。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海德丽思博士说:“我们正在努力使早产儿ICU更接近自然的子宫环境。”为此,很多医院都重新改造房间,把原来的保育室改装成私密的病房,让早产儿和母亲能够维持亲密的联系,提高婴儿的存活率。

  全力推广“袋鼠法”

  传统的方式,是把保育箱安排在急救仪器周围,让早产婴儿集中在一个保育房间,同时把父母隔离开。在新式的家庭式病房,“袋鼠式”保育法得以实现,即父母可以裸露上身,对婴儿进行皮肤贴皮肤式的拥抱,来帮助婴儿睡眠和呼吸。
 据悉,一个标准的新式病房里不但父母有床位,而且噪音还被控制在45分贝以下。这样,早产婴儿就可以辨认出父母的声音。房间里面的灯光亮度也有严格的控制,以便保护早产儿薄如蝉翼的眼皮和脆弱的眼球。

  据报道,在美国大约800家早产儿重症室当中,大约有20家已经被改造成私人病房。另外有40家医院正在准备改造。

  “现在的早产病房像赌场”

  据海德丽思博士的研究指出,个性化的照顾方案有助于婴儿神经和生理方面的发育。在2003年对美国三家医院的随机研究发现,越早提供独立的喂养和脱离吸氧,婴儿的发育就更好、出院更快。回家之后,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运动技巧更好,认知和交际能力也更加出众。

迈阿密浸会医院的儿科专家威廉教授说:“(家庭独立病房)是将来的一个趋势。我们现在的新生ICU病房就像个赌场,监控器、抽风机布满房间。想象一下如果你只有几磅重,还要在里面呆3个月,感觉会怎样。”

  养得活还要养得好

  近年来早产儿的增加,是医院革新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04年,全美出生不足37周的早产儿一共有508356名,比起1981年增长了1/3。随着技术的进步,早产婴儿的存活率一直在提高。现在,23周的早产儿已经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医学教授们抢救这些小家伙已经不成问题,问题是将来的成长。

  “这些小婴儿的脑袋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恢复期。”新生儿个性发展培育研究计划的培训员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婴儿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好。”这个项目负责培训各大医院的员工照料早产婴儿的行为。

  今年2月18日,英国纽卡斯尔郡的古德费洛一家终于迎回新生儿刘易斯。这个早产男婴在当地医院与死亡搏斗了近6个月,一度险些夭折。因为他先天心脏有毛病,医生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给他注射了“伟哥”,结果救回他一命。2月19日,美国迈阿密一家医院宣布一名母亲怀孕不到6个月就早产的婴儿在加护病房接受照料4个月后,已经于当天被带回家中,成为世界存活最小的早产婴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68033.html

相关阅读: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