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会有压力,小小孩也有!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这点,即使孩子已经出现了许多“压力症状”,却误以为他是单纯的身体不适或只是在闹脾气,甚至因此觉得孩子不乖而责骂他,反倒加重了孩子的压力。唯有真正懂得孩子的压力来源、搭配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
精选安全分享
filel—婷婷的故事
婷婷三岁半,是个性格活泼、外向、爱笑的小女孩,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总爱探索生活里的新奇事物和结交朋友。”顷着这样的个性,爸妈除了让她在三岁时开始进入幼幼班学习,另外帮她在课余安排钢琴、绘画与直排轮课程,假日的时候他们还会一起参加教会的活动。但是近来婷婷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常无端发怒、抱怨自己很累不想去才艺课,连幼幼班老师也察觉婷婷上课时表现动机降低、胃口变差。爸妈带婷婷看小儿科医师,小儿科医师检查后表示婷婷身体很健康,或许她只是太累了,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闲时间……。
File2—小立的故事
小立两岁了,妈妈决定请新保母照顾小立,自己回原来的工作单位工作。在带小立认识保母、渐进式的拉长小立在保母家的时间过程中,小立似乎没有太多不寻常的行为出现,但是妈妈却还是敏感的察觉小立变得特别黏自己、害怕一个人独处、晚上常常惊醒……。
孩子就是无忧无虑?!
对小时候所留有的记忆与现在成人的生活相比,我们常觉得过去总是没有压力,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所以有时我们不自觉的会认为,孩子的生活比起大人们的世界容易多了!
但放下身段以孩子的目光看事物,我们会发现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可能面对压力的感受,像上述案例中婷婷的压力,来自于“过度的学习安排、缺乏个人空间”;小立的压力,则源自于“生活习惯与依附关系的变动”。生活中的变动与不确定性、环境气氛的改变等,都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压力来源;若比较过去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我们的孩子除了面对生活刺激、学习要求增加,过去较少迁徙且自然、稳定的生活情境,以及亲族彼此照护、手足众多的支持性系统结构已式微,所以作父母的我们,不该再忽视孩子的压力议题。
透视孩子的压力压力
帮助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检视他是否存在压力感受。找找看孩子最近是不是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身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变化、睡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还有思考特霉的变化。
较大一点的孩子或是口语发展较完备的孩子,或许在父母的引导下,可以提供部分自己对自己状态的看法,例如:孩子可能会说:“我好烦,讨厌”、“我不喜欢”、“我的头痛痛,不想上课”;但年纪越小的孩子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父母亲的行为观察就越显得重要。
记得问自己几个问题:
1.孩子出现了哪些不寻常的讯号(如右表“孩子的压力症状表”所示)?
2.这些讯号是否在同年龄的孩子身上也常发生?
3.它们严重度如何?
4.它们出现的频率如何?
5.它们什么时候开始,至今持续了多久?
6.有没有相关的环境因素与这些讯号的变化作连结?
若是今天孩子食欲不佳的情形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至今也一、两年了,那么这很可能不是压力下的反应;但若是平时胃口佳,每天正餐外都要吃甜点的宝贝,突然好多天都对他喜欢的甜点失去兴趣,正餐食量减少、体重也在短时间内明显下滑,那么这就很可能是压力的徵兆。
另外,如果孩子进入幼幼班后一个礼拜内,明显出现退缩、紧张状态,但是一个月内渐渐开始与同学、老师互动,参与团体活动,那么相较于其他同龄孩子也有的适应历程,我们或许只需要慢慢的引导、陪伴:但若是孩子退缩的行为反应延续两、三个月,甚至一学期都哭闹进教室、难以参与团体活动,并向父母亲表示身体不舒服,那么我们可以谨慎的推估,进入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孩子的压力症状表.
身体不适:疲倦、头痛、肠胃不适、磨牙、心跳不规律、呼吸浅短、频尿、已能控制大小便一段时间后又频繁出现遗粪或遗尿的情形、皮肤长疹。经生理检查未发现特殊肇因,或原有之疾病(如过敏)无故恶化。
情绪变化:忧愁、紧张、易怒、易惊恐不安等。
行为变化:退缩、攻击(肢体、口语)、经常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干扰行为增加、强迫性行为(频繁咬手指、拔头发、洗手、敲头)等。
思考特征:负向、固执而缺乏弹性、犹豫不安等。
睡眠习惯改变:夜惊、浅眠、难入睡或睡眠过度、终日困倦。
饮食习惯改变;食量骤减或过度饮食。
减压步骤123协助宝贝变轻松
我们可以协助孩子因应压力,教导孩子面对压力时可采行的策略:也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增强对压力的敏感度与承载能力。这些方式虽然可以弹性调整使用于不同的年龄层,但是它们需要父母亲陪孩子一同体验、学习;每个孩子适用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唯有真正的去尝试并作适当的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式。
减焦1压点 照顾孩子的身体
平时即宜维持规律的睡眠与饮食习惯;若在压力源下出现饮食与睡眠习惯的改变,要留意并谘询儿科医师这是否仍在孩子健康的承受范围。
规律、组织的体能运动,可加强孩子在面对压力时的身体承载度,降低因压力所引起的身体反应。跑步、舞蹈、走路、体操、骑脚踏车等,均能伸展主要的肌肉群。所以若是孩子平时仅喜欢静态的游戏,记得拉拉他听听音乐动一动,或是假日时定期到户外活动筋骨。
减焦2 压点 关心孩子的情绪感受
鼓励孩子用“语言”,而非“动作”,表达情绪。以“我不开心”、“我很生气”替代丢掷物品、对自己或他人的肢体攻击,若孩子需要用身体释放他的怒意,打沙包、挝枕头、跑步,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父母亲要了解的是,情绪的释放在压力管理上是很重要的一步,积聚了过多的情绪只会造成更重的压力负担。而理性的问题解决模式,常在安全的情绪释放后才能有效的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觉得孩子“懂得”该怎么做,却还是做不到的原因之一。
列出孩子与父母的“担心清单”。如果孩子生活中有很多的计画、安排,那么陪孩子列出事件清单(每周或每日),并分析事件的重要性与优先顺序,且在完成时把事件自清单中划除,给予自己肯定的正向对话。
养成正向对话与幽默的语言、思考习惯。若发现孩子出现负向的自我对话,如“我不行,这好难”、“大家都讨厌我”,可引导孩子用别的方式自我回应,如“这真的好难,但是我可以试试看”、“有些人讨厌我,可是有些人喜欢我”等。和孩子一起看喜剧、听好笑的笑话,培养自我解嘲但保有自尊自信、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思考习惯。
减焦3 压点 巧妙的生活管理
排定休息时间,在学习的空档给孩子一个拥抱、一点鼓励。
不只是在课程学习上订立合宜的目标,在生活适应上也应给予适宜的期待。有的孩子对陌生情境的适应度高,但有的孩子需要较长的预告、准备期。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的特质及能力的优势与限制所在,而提供给孩子的是对生活的挑战,而非做不到的负担。
每天与孩子独处一小段时间,即使是短短的十分钟都好,在这个时间里,给他全然的自主与接纳,由孩子决定这段时间中的活动。
最后,却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父母亲也需要妥善处理自己的压力,别把孩子当作压力的宣泄口或是心理治疗师。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工作量、把陪伴孩子的时间单纯化,尽量避免把在公司中的工作、疲倦、压力感受带回家里,在公司与家里之间找一个缓冲的时间与空间。
以身作则找出情绪的出口
请记住:孩子也可以了解爸妈的压力,爸妈更可以示范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与想法,,但是千万别把自己的问题丢给孩子,他们无法负担成为爸妈知己、协助者的角色,这只会让他们觉得因为帮不上忙而有更深的无力戚。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68014.html
相关阅读: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