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良好品行的基础
对于你的孩子来说,自尊是造就他一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幸福感的手段,它是孩子幸福的基础,是孩子成年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任何一个年龄,你有怎样的自我感觉影响着你的行为表现。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某个时候,你会发现那时比较容易与别人相处。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照着镜子,他喜欢在镜子里面看到的那个人。他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在心里看到的那个人让他觉得很舒服。他一定会认为这个自我是一个有能力让某些事情发生的人,是在大多数时间都感觉良好的、值得去爱的人。父母是孩子自我价值意识的主要来源。作为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形象,促使这样的自我形象不断地成长壮大,从而使孩子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能够享受生活的欢乐。
缺乏良好的自我形象常常会导致一些品行上的问题。在咨询工作中我看到过的大多数品行问题都是由于孩子和父母一样缺乏价值感而引起的。为什么有的人你跟他在一起会感到赏心悦目,而有的人似乎总让你感到委顿、沮丧呢?人们如何评判自身的价值、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在学校里有怎样的表现、在工作中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在婚姻中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在根本上都来源于他们自我形象的力量。
健康的自尊并不意味着自我陶醉或傲慢骄狂,它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弱点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且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十个途径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的孩子将面临许多积极的影响(建设者)以及许多消极的影响(破坏者)。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去接受建设者的积极影响,并且帮助他们去克服破坏者的干扰。
1.实行依附性养育
把你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一个婴儿的位置上,这个婴儿每天有许多时间是在她妈妈的怀抱里度过的,或者被包在三角吊带中背在妈妈的身上,妈妈根据她发出的信号来给她哺乳,并且敏感地对她的哭声做出回应。在你的想像中,这个宝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这个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关爱,她感到很有价值。你是否曾经拥有过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碰到了许多运气,赞扬雨点般地落在了你的身上?你也许会感到你就像是这一天的女王,做起事来心里充满着希望。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照料的婴儿因此就会产生自我价值意识。她喜欢自己内心的感觉。
恢复孩子受到伤害的自信
在一开始的几年中,你就应该着手建立孩子的自信,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地保护它。许多敏感的、脸皮薄的孩子十分需要保护,从而使他们可以避免无法应付的局面。我曾经对5岁的托马斯进行过入学身体检查。托马斯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他的妈妈一直在帮助他建立强烈的自尊心。我和他的妈妈在哲学层次上热烈地讨论着有关依附性养育的长期好处,托马斯在一旁感到很不耐烦。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开始去吊在我的天平上,那是一架安装在体检台上面的非常昂贵的天平。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考虑到我的体检台的安全。对于我来说,它面临的危险比托马斯面临的要大得多,所以我相当强硬地问他道:“托马斯,请你别再吊在我的天平上,好吗?”正当托马斯被我并不是出于故意的羞辱弄得快要哭起来的时候,他妈妈赶快插进来作了补救:“……因为你很有力气。”她知道如何躲在自己孩子眼睛的后面、用他的眼光来看问题。
获得回应是婴儿自我价值的关键。婴儿发出一个信号,例如,哭闹着要吃奶或者要求得到安慰。妈妈立刻作出了回应,而且妈妈的回应是和往常相一致的。随着这样的信号??回应模式在第一年中数千次地重复,宝宝明白了她发出信号是有意义的:“有人在听着我,因此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就形成了。
当然,你不可能一直做到对宝宝的要求立刻就作出回应,而且对宝宝的回应也不可能每次都是一致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宝宝会识别出父母的主要养育风格,并且对此形成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学会处理那些有利于她健康成长的挫折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挫折将教会她如何去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要与她在一起,让她知道你随时准备帮助她;有了这样的信息,宝宝就会建立起她的自我意识。
依附性养育培育了自信心的建立,这能够给高需求宝宝带来特别的好处。由于高需求的宝宝们有着各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他们得到消极回应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依附性养育在与宝宝连结紧密的父母和高需求宝宝之间产生出了相互敏感,那么宝宝就能学会用一种满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在养育中能得到充分的回应,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宝宝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他感到自己掌握着周围环境的控制权。与之相反,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宝宝会感到困惑。如果她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她的信号得不到回应,她就有可能感到那些信号根本就不值得发出。这就让她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没有价值。我受着别人的摆布,我做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心。”
由于在最初的两年里大脑发育十分迅速,所以我们十分强调早期照料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形成了联想模式??即事物作用方式的心理模型。正在成长中的头脑就好比是一个存放文档的抽屉,在每一份文档中都有着一幅关于某个信号与对应的期望回应相关联的心理图像。在进行了一次交流之后,头脑就把交流中发生的一切存储成为一幅心理图像。举例来说,宝宝举起了她的双臂,大人对她作出回应、把她抱了起来。多次的重复加深了婴儿头脑中的这些模式,最终,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与这些模式关联起来了。一个装满了各种大体上是积极的情感和心理图像的文档抽屉使孩子产生了“情况良好”的自我感觉,幸福感就会成为宝宝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习惯于从依附性教养中得到幸福感的婴儿来说,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会努力地保持这种感觉。由于他们在感觉愉快、自信方面有了许多实际的体验,因此即使有了短暂的中断,过后他们仍然能够重新找回这种良好感觉。这些心里感到安全、塌实的人能够比较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因为在幸福感受到损害之后,他们的心里有着把它重新修复起来的强烈愿望,幸福感已经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许会遭受到严重的失败,但他们总是能摆脱挫败,又重新站起来。对于那些存在着生理缺陷或者生来就天分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上述的这个道理是特别适用的。那些没有早期幸福感的孩子会努力地挣扎着去寻找这种幸福感,但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幸福是怎样的感觉,因此他们并不能确定要寻找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在幼年时期受到了依附性养育的宝宝,尽管由于家庭问题而经历了动荡的童年时代,但依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随时开始建立亲密关系。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我没有完全地实行那些依附性教养方式的话,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不必对自己太苛求。婴儿是有弹性的,而且在任何时候开始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都不算晚。依附性养育把组成自尊的各个部分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同样也能够修复这些组成部分。话虽如此,越早开始进行依附性教养的话,它就能够进行得越顺利,它的凝聚作用就越强(见32页“重新建立亲密关系”)。
2.增强你自己的自信心
养育孩子具有治疗作用。在照顾你的孩子的过程中,你常常在医治着自己。我们在儿科实践中遇到的一位高需求宝宝的妈妈曾经宣称:“我的宝宝让我发挥了身上最好的优点,也暴露了我身上最糟糕的缺点。”如果你过去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你对孩子的养育,那么你应该寻求心理帮助,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医治你的过去。孩子的自尊是后天获得的,并不是先天遗传的。对每一代人来说,养育孩子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以及性格上的某些特征都是从上代人那里学来的。你一定期望过自己应该有怎样的父母,生养宝宝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成为你期望中那样的父母。如果你有一个很糟糕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如果你认为部分的原因在于你父母对你的养育(通常的情况确实是这样),那就应该采取步骤医治你自己身上的毛病,打破家族的那种教养模式。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临床治疗者们把它称为“传承精华,去除糟粕”):首先,列出你的父母为了树立你的自我形象而做的那些事情;其次,列出在父母对你的养育中有哪些事情削弱了你的自我形象;最后,下决心去仿效你父母对你做过的那些好的事情,而避免做出其余那些消极的事情。如果你发现难以从头到尾地进行这个练习的话,那么就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会从这个练习中受益。
你不能对你的父母过于苛求。对于他们的境遇状况和他们那个时代流行的教养方式来说,他们或许已经尽力地做得最好了。我记得有一次听到一位外祖母对一位母亲说:“我是你的好妈妈。我严格地遵守着医生给我的时间表。”这位新手妈妈觉得她现在的某些问题其实就根源于她从小就开始忍受的死板的时间安排。她决心要学会读懂她宝宝发出的暗示。我提醒她不要责怪她的母亲,因为那个时代流行的教养方法就是听从“专家们”关于养育孩子的指导,而九十年代的母亲更乐意做自己孩子的专家。
要不要取笑孩子?
我曾经相当频繁地把我们的大女儿称为“住在我们家的佣人”。我觉得这种玩笑很好玩。但是海登不这么认为。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轻快的家庭幽默,而海登却把它当作严重的羞辱。由于这个幽默是冲着海登来的,所以她的感受要比我强烈得多。最后,海登不得不对我说:“爸爸,你已经说了好多次了,而且每次我都让你知道我不喜欢这个幽默。请你别再说了。”当你认为自己是在开玩笑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哪些玩笑是有趣的,哪些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或激怒孩子。
尽管你不能(也不应该)保护你的孩子完全避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但你还是可以使你的家成为一个安全地带。不要允许兄弟姐妹们相互取笑嘲弄。如果最小的是个女孩的话,年长的男孩们可能会去取笑嘲弄她。当大人和邻居的孩子来你家用嘲弄的言辞或腔调取笑你的孩子时,你要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卑。你应该在邻居中树立这样的声望,在你家嘲笑别人是绝对不允许的(参看225页相关部分“如何对待羞辱”)。
保持自己的好状态。没有人能够每时每刻都在脸上洋溢着幸福,但是父母不快乐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把你当作是他自我感觉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心里烦恼,你就不会表现出好情绪。在幼年时期,孩子的自我观念在本质上是与母亲对于她自己的自我观念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母子双方展开了共同建立自尊的过程。你这面镜子反射给孩子的是什么映像呢?孩子会透过虚伪的外表看到里面那个苦恼、忧虑的人。马修曾在一份填空式的调查表中表示了对妈妈的尊敬,他写道:“我最喜欢在妈妈高兴的时候和她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甚至会认为他们对父母的幸福负有责任:“如果我的爸爸妈妈感到不满意,那肯定是因为我不好(或不够好)。”如果你感觉到忧郁或者焦虑,那就应该寻求帮助,让你能够在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孩子之前把它们消除掉。
每天都应该提醒自己:我的宝宝
最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妈妈。
玛莎附注:在我们的第八个孩子出生后没多久,我简直被两个还包着尿布的婴儿以及家里的四个大一点的孩子的各种需求弄垮了。我心里的紧张反映在了脸上,总是闷闷不乐的。所幸的是,我意识到了正在把自己的坏心情表现给孩子们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们有妈妈总是不开心或者是他们造成了妈妈不快乐的想法,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想法中成长。于是我寻求帮助,重新调整自己内心的感受,擦亮自己这一面镜子,从而让我的孩子们能够从我这面镜子中看到他们自己更好的形象。
3.做一面有积极意义的镜子
孩子自尊中的大部分不仅来自于孩子对于自己的看法,而且还来自于她认为别人如何看待她。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是根据父母的反应来了解自己的。像一面镜子那样,你反射给孩子的形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有没有让她知道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她的想法和愿望对你来说重要吗?她的行为让你感到高兴吗?
如果你反射给孩子的是正面的形象,她就学会了认为自己不错,而且她还乐意于依靠你来告诉她什么时候她的行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样,这种做法就成了管教孩子的一种工具。一位母亲曾经说过:“我只须站在一旁用某种方式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她已经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充满了积极和正面的感觉,孩子不断地接收着妈妈带给他的这些正面的自我形象,这样他就会习惯于这种感受自我的方式。而如果妈妈反射出的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孩子就不会喜欢这样的形象给他带来的感觉,因而他会迅速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重新获得内心的幸福感。
当然,你应该实事求是。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愉快、乐观,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露出微笑。你的孩子应该懂得父母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孩子们能一眼就看穿你的强颜欢笑。你对他的敏感会使他对你的敏感更加强烈,或许到了某一天,他会成为提升你自信心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514510.html
相关阅读: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内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没有理想的孩子才会厌学
玩耍,是宝宝乐观个性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