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中午,妈妈见小米端着一杯热水走向阳台,“你要做什么?”“给花浇水。”“不能浇热水,要浇凉水。”“喝凉水会拉肚子的。”“花不会拉肚子,不许浇热水。如果花死了,妈妈就不给你买了。”听到妈妈这么说,小米听话地把热水端了回去。
花活了,孩子的探究火苗却熄灭了。其实,如果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究习惯,既可以让花活下来,也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小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孩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模仿他人、成人强化训练、自主探究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自主探究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模仿和训练都是成人的单向灌输,孩子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他学习的内在动机没有激发出来,自愿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出来,但是因为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所以成人对它们容易形成依赖。
自主探究以好奇心为驱动,孩子在探究中会自觉地产生很多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因而孩子爱动脑、爱动手,这对他以后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重要。但是因为孩子在动手尝试中会出错,学习结果见效慢,家长认为问题很容易,没必要探索,就直接给孩子提供答案,忽略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和材料,长久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思维惰性,凡事依赖大人给出现成答案,主动探究的习惯也就越来越弱了。
探究习惯需要家长的精心养护
◆接纳探究中的尝试错误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表面和肤浅,常常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所以他们在尝试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小米在探索行为中出现的错误就很常见和典型,她以为植物与人的生理和生命现象是一样的,但是妈妈没有接纳小米的尝试错误,她不但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并警告错误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结果孩子吓得不敢探究了,其实正确答案并没有经过她的观察、操作和思考,只是书本知识经过妈妈的口授直接搬进她的记忆里,孩子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责怪孩子把环境弄乱了、把衣服弄脏了、把玩具弄坏了、把物品弄破了?这些都是拒绝孩子尝试错误的教育行为。
◆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探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而孩子的“研究经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通常成本很低,关键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怎样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小米的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一盆花浇凉水,一盆花浇热水。每天用相机把两盆花的长势拍下来,或让小米画下来,经过比较,小米就会发现两盆花的不同结果。这个科学现象很简单,却是孩子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总结,她从中获得的探索素养比生活常识本身更有价值。
再比如,一个孩子把花盆里刚种的几颗蒜头连根拔了起来,他想看一看蒜头长大没有,希望它们长得快一点。这时候,妈妈不要用“拔苗助长”的故事警告孩子,而是为他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让他比较是“拔苗助长”还是“拔苗助死”,相信孩子从中获得的收益要比干巴巴地听故事好得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89823.html
相关阅读: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