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会好斗?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情况: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正从窗外无比幸福地看着这个小天使呢!突然他举起小手,狠狠地打在另一个孩子的鼻子上。
也许你会对这一幕感到十分惊讶(其他看到这一幕的家长也是一样),但好斗是宝宝的一个正常发育过程。事实上,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抢其他孩子的玩具、打人、踢人或使劲尖叫得自己都快喘不上气了。有时候,宝宝这么做只是因为他感到害怕:例如,宝宝可能会因为被另一个孩子逼得没办法而打人。其他导致攻击行为的原因也多和本能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因为环境。毕竟,宝宝正在学习许多新技能,从使用剪刀到说复杂的字句等等。他在尝试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灰心丧气,并最终靠打人来发泄。如果宝宝是第一次上亲子班或幼儿园,还需要逐渐习惯离开家。如果他强烈地感到满腹怨气,或没人理睬他,就可能会推搡眼前的其他孩子来报复。有时候,宝宝只是累了、饿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表现为咬人、打人,或发脾气了。
不过,别担心,等孩子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拳脚来解决问题时,他的好斗阶段最终就会过去了。关键是要尽快帮孩子明白:发生争执时,讲道理要比揪别人的头发效果好得多。
宝宝好斗,我该怎么办?
迅速做出反应。 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出现攻击行为时,尽量立刻做出反应。不过,(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1小时里斥责过孩子多次之后),你很容易等到宝宝第三次打人的时候才说“够了!”。即便如此,最好还是在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时,立刻让他知道。可以把他带走,短暂地 暂时隔离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四分钟就够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无论你有多生气,尽量不要对孩子喊叫或打他,或者说他是个坏孩子。因为这只会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动口或动手去攻击别人,而不能让他改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镇静地把孩子拉开,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坚持一贯原则。 你要尽可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你越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好吧,你又推明明了,该再罚一次”),就能越快建立一套被孩子认识和接受的规则。最终他就会明白,只要自己做了错事,就得受罚不能玩——这是他学习控制自己行为的第一步。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做了让你尴尬的事情,你也要坚持这些规则。大多数家长都会理解你的处境,毕竟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对你侧目而视,或者不正确地说些“怎么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你不要理他们,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
及时和孩子谈谈。 等孩子冷静下来,你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但还没忘记整件事之前,就及时和他谈谈,理想的时间是在事情发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问问他为什么突然爆发(“小勇,你为什么对小刚那么生气?”),告诉孩子有时候生气是很自然的,但不应该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告诉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发泄愤怒:找个球踢、用拳头打枕头、找大人调解,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觉:“小刚,你拿走了紫色的蜡笔,我真的很生气。”
现在还是个好时机,让你教孩子先离开使他生气的那种环境和人,直到他自己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挥拳打人。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书,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强调孩子的责任感。 如果孩子的好斗行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或弄得一团糟,他就应该帮忙再弄好,例如,可以让他把打坏的玩具粘好,或整理好自己生气时扔得到处都是的积木、饼干等。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惩罚,要让他知道这是好斗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任何人弄坏东西都得这么办。
你一定还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哪怕你需要拉着孩子的手走到被侵犯的那个人面前替孩子道歉。孩子起初道歉时,也许还不情愿,但最终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奖励好行为。 不要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他,同时,要尽量关注他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时,不是一把抢过鼠标,而是先要求让自己也能轮到玩,或者把秋千让给另一个一直等在旁边的孩子。这时,要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骄傲。让孩子明白,自我控制和解决冲突,比把别人推得老远更让人高兴,带来的结果也更好。在冰箱上或孩子卧室里贴一个特别的日历,当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时,就给他贴上一张彩色贴画,作为奖励。
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看起来似乎天真无邪的动画片和其他所谓的儿童节目里其实经常充斥着叫喊、威胁、推搡和打人的情景。所以,你要尽量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监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尤其是如果你的孩子容易好斗的话。要是电视节目里出现了你认为不好的内容,要和孩子谈一谈:“你看见那个孩子了吗?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把朋友推开,那样做可不对,是不是?”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看“优秀”电视的时间应不多于1~2个小时,这也是你要让孩子少看电视的另一个原因。
不要讳疾忌医。 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好斗。如果你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出现,并且很严重,影响了上幼儿园或参加其他有组织的活动,最终对其他孩子或大人造成了身体伤害,你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和医生一起努力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决定是否需要看儿童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有时候,在孩子的挫折感和愤怒背后是未被诊断出的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问题;有时候,这种问题和家庭或情感困扰有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专业人士能帮助你的孩子克服那些容易导致好斗的情绪,并学会自我控制。虽然很可能没必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但如果你的孩子真的需要某种心理咨询,你至少会因为知道不是非得靠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而感到轻松一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88994.html
相关阅读: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