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宝宝在早上,不愿意去奶奶家,而是想在自己家里玩天线宝宝,可爸爸妈妈都要工作,这个时候,我不是强硬的要求他必须去,而是在给他讲过了为什么要去奶奶家的道理后,问他“是爸爸送你去,还是妈妈送你去?”当然,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答应他带着他的天线宝宝去奶奶家。不出我所意料,他乖乖地拿着他的天线宝宝说“要妈妈送”。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上个月的某一天。宝宝犯了每个孩子都会犯的一个小错误——看到了邻居的小朋友有个大而无当的电动玩具车,他也想要一辆,可他明明知道他家里摆着很多那种电动车。我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我告诉他我不能给他 买,那么他一定会哭着求我,甚至会发脾气——露出他的触角。等他露出了他的触角,我再想折断它,不仅仅不容易,而且会伤到他。这样的情况,我只好把他的触角“消灭”在萌芽阶段了。于是,在他提出了那个要求之后,我告诉他“妈妈可以给你买,但是,妈妈每个月只有那么一点钱,如果买了电动车,我们就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能去翻斗乐,不能去麦当劳,不能去姐姐家看姐姐了,因为妈妈没有钱了,钱都买了电动车了。如果妈妈不买,你其实可以玩你原来那个遥控的跃野车呀?你说呢?”其实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没有多大的把握,我不能肯定,这么“物质”这么“现实”的话他能不 能真正明白,而让他自己选择,割舍某一样他特别喜欢的东西,对与他来讲,是不是太难了?他会不会最终求助于我?事实证明,我有点多虑了。虽然他当时没有说话,(我们暂且认为他是在沉默着思考),可是就在那天晚上,他玩着他那辆跃野车的时候,忽然跟我说“妈妈,我不要买新新那种电动车了”于是,我的儿子,在我给他的选择题试卷上又一次写下了他自己的答案。
然,我的儿子有时候也会给我出难题,那就是,他也会在很多时候,在无原则性问题的小事上,在我猝不及防的时候,露出他的反抗的触角。比如在我坐在电脑前敲这篇文章之前的一小时,我们刚刚为一件小事展开过“较量”:他一反常态的拒绝在他的小餐椅上吃饭,而是要求坐到我们的大饭桌上来。磨破了嘴皮,我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在我的批评教育进行了20分钟之后,他爸爸已经丧失了耐心,马上决定用威吓的手段了。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于是我跟宝宝说“这样吧,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他自然是喜欢听故事的,于是注意力被吸引到故事上来,我就开始了我的故事,无非是一个听话的小白兔之类的故事,讲到小白兔跟妈妈说“我不喜欢豆豆,他总是抓我的脸”的时候,我忽然问宝宝,你为什么不喜欢“小饭桌”呀?在这个时候,儿子脱口而出“我想坐妈妈的饭桌”我明白了,此刻,在他没有防备没有思考的时间的时候,他的回答往往是本能的,是他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他根本是无具体原因的想坐我们的饭桌---不坐小饭桌,他只是反感大人的安排,想自己安排而已。明白了这些,我没有再重复之前讲过的那些道理,而是继续把那个故事讲完了。讲完那个故事的时候,家人都已经快吃完饭了,他爸爸试探着抱着他把他放在小餐椅上,而他呢,已经忘了我们刚才争论的事了,------因为那本是无原由的,乖乖的坐在那里等着我们给他拿碗勺了。就这样,我用我的分散法又一次帮孩子解决了一次“反抗”。
但是我知道,不是所有的来自于孩子的反抗我们都要“扼杀”掉。这取决于孩子反抗的理由。我的儿子也曾经有过想自己走路,于是对妈妈张开的怀抱说“不”,想自己吃饭,于是对妈妈喂饭的要求说“不”,想穿他认为漂亮的衣服,于是对妈妈准备好的那件妈妈认为漂亮的衣服说“不”,或者不明缘由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对妈妈提出的“叫奶奶”或者“叫阿姨”这样的要求说“不”,遇到这样的要求,我一般都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我也会坚持我自己的选择,我也只能在讲道理都难起作用的时候,用我自己来影响他。于是,我就让他自己走路,不过在他周围保护着他,我就让他自己拿勺子吃饭,而且教他怎么样用勺子,我就让他穿自己选择的衣服,他不叫“阿姨”不叫“奶奶”的时候,我并不强迫他叫,而是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每次遇见我的长辈,我都主动的叫他们“阿姨”“老师”或者“叔叔”。
就这样,我们在生活中,从很多的点滴小事上,或者很多原则问题上,我用我特有的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走在反抗期的路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79626.html
相关阅读: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